第180章 鲁班-《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3/3)页
“他认字读书,也是为了能看懂更多的前人留下的图谱和记载,是为了实现他那个大‘念想’服务的。”
“后来啊,他的名声传遍了各国。”
赵小满听得入了神。
故事讲完了,李逸尘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赵小满。
赵小满低着头,一动不动,显然还沉浸在鲁班的故事里。
他小小的眉头紧紧锁着,内心显然在进行着激烈的思考。
鲁班……他一开始也可能不认字?
他也有那么大的念想?
李逸尘看着赵小满若有所思的表情,知道故事在他心里播下了种子。
过了好一会儿,赵小满才慢慢抬起头,眼睛里不再是单纯的迷茫。
“恩师……鲁班……他想的,真大。”
“是啊,很大。”
李逸尘肯定道。
“因为他看到的不只是手里的木头、斧头,他看到的是人,是天下人做事的不便。”
“他心里装着的,是让这‘不便’少一点,再少一点。”
赵小满低下头,手指又开始无意识地抠着膝盖上的布料。
李逸尘继续道:“你刚才说,想帮阿耶和将作监的叔伯们改进工艺,这很好。”
“但这不该是你的尽头。你想想,鲁班改进斧头,受益的只是他身边的木匠吗?”
赵小满摇了摇头。
“他造出更好的舟船,受益的只是他们村的人吗?”
赵小满再次摇头。
“对。”李逸尘身体微微前倾。
“小满,你摸过犁,见过农夫弯腰曲背一整天的辛苦。”
“你用过锤,知道打造一件铁器需要反复捶打多少下。”
“你改过弩,清楚一点小小的改动就能让军士省下多少力气,或许在战场上就能多一分生机。”
他的语速不快,每一个字都敲在赵小满的心上。
“你有没有想过,这天下有多少农具可以更轻便?有多少水利可以更高效?”
“有多少织机可以织出更多、更好的布?”
“有多少运输重物的方法,可以不用那么多人肩挑背扛?”
赵小满的眼睛渐渐睁大。
恩师说的这些,有些他模糊想过,有些从未敢想。
“你认字慢,写不好,这没什么大不了。”
“恩师……”赵小满的声音带着颤。
“您……您是让俺……俺也像鲁班那样……去想……去想那些大事?”
“不是像我,也不是像鲁班。”
李逸尘摇头,目光锐利地看着他。
“是让你像赵小满自己一样去想。想想你能用你这份看懂‘力’和‘物’的本事。”
“为这大唐,为这天下千千万万像你阿耶那样辛苦劳作的人,做点什么。”
他停顿了一下,让这句话的重量完全沉下去。
“比如,你能不能试着琢磨出一种犁,让老牛拉着不那么费劲,一天能多耕两亩地?”
“或者一种水车,不用人踩就能把低处的水送到高处的田里?”
“甚至……一种不用马拉,自己就能走的车?”
赵小满张大了嘴巴,不用马拉自己会走的车?
这……这怎么可能?
可恩师从不说没影的话。
“这……这能成吗?”
他下意识地问。
“不去想,不去试,就永远成不了。”李逸尘道。
“鲁班当年想让人飞起来,也没成,但他想了,试了。”
“小满,你现在要立的,就是这个‘念想’——用你的巧思,用你掌握的‘格物之理’,让这世上的苦活、累活,变得轻松一点。”
“让大唐的工匠,造出更好用、更强大的器械。”
“这个念想,就是你往后读书、认字、学一切东西的根!”
“有了这个根,你就知道为什么要去弘文馆,哪怕只听懂一两句,看明白一张图,也是为了你这个大念想!”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