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一切东西准备妥当,武松到了清河县衙门。 拜帖送进去,很快,衙役出来,客客气气带着武松到了后衙书房。 知县张知白坐在里面,笑呵呵指了指旁边的椅子: “二郎来了,坐。” “谢老师赐座。” 武松直接称呼老师,在旁边坐下来。 “马上就到府试,你何时去?” “明日就出发,所以今日来与老师告别。” “嗯,州解试和县试不同,须考校论和策,我给你的书,可都精熟了?” “老师给的都精熟了,这次州解试,学生必定拿下魁首。” “你的才华,我是知道的,但不可大意,我听说恩州府有个何运贞,也是才华出众,你要小心答题,再不可考场睡大觉了。” 武松笑道:“老师教训的事,州解试必定十分小心。” “如此便好。” “家中大哥、嫂嫂,还请老师多多关照。” “这个何用说,你自去考试,县里有我。” 婢女进来,手里捧着一百两银子。 “这是送你路上的盘缠。” 武松没有推辞,起身接了: “谢老师,府试后,武松定来报喜。” “好,我等着。” 张知白很高兴。 武松拿了银子,退出衙门,回到家中。 武大郎和黄秀秀正好回家。 见到武松手里的银子,武大郎问哪来的。 武松说知县送的,又说明日去恩州府考试,家里如果遇到事情,记得去找知县。 黄秀秀听了,一直夸这个弟弟有出息。 当晚,黄秀秀在厨房做了一桌子菜,又买了酒,给武松饯行。 第二天早上。 天色刚刚蒙蒙亮,潘金莲早早起来,收拾好行装。 武大郎已经做好了炊饼,黄秀秀已经到肉铺杀猪去了。 武大郎听到动静,赶忙解下围裙过来。 “二郎,到了恩州府,你安心考试科举。” “家里有你嫂嫂,一切都好,不用记挂。” “金莲,你路上多照看着二郎,他有武艺傍身,别的不担心,只怕和人争闹。” “遇到事情,你多劝着,万不可动手的。” 武松出门,武大郎不担心别人欺负武松,就怕武松欺负别人。 万一闹出官司,这功名就没有了。 潘金莲道:“大哥放心,遇到事情,我定劝着官人。” “如此我便放心。” 武大郎又检查了一遍行囊,确定银钱、衣服、吃食都有,这才送武松出门。 街坊邻里见武松出门,也知道去恩州府考试。 因着武松和知县交好,邻里见了都说些吉利话。 武松笑呵呵应着,很快出了县城。 到了城外,武松劝武大郎回去。 武大郎不肯,又送了几步。 一直到城外十里亭,武松才把武大郎劝回去。 望着武松远去,武大郎忍不住抹了把眼泪。 且说武松带着潘金莲赶路,一口气走了二十多里。 武松不觉着疲乏,潘金莲小脚已经走不动了。 从小在庄子里做使女,却未曾出过远门,两只玉足娇嫩,磨出了水泡。 武松把行囊提在手里,背着潘金莲往前走。 趴在背上,潘金莲流下两滴泪来: “本待伺候官人,却让官人背我,金莲也太没用。” “这山路你一个妇人哪里走得惯,待我找个村镇,买头驴子与你骑着。” 武松力气大,潘金莲身躯娇软,背在身上一点不重。 古代的路不比现代,就算是官道,也是坑坑洼洼、起起伏伏、弯弯曲曲。 潘金莲肌肤娇嫩,走起来很勉强。 武松也想过把潘金莲留在家里。 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就算潘金莲死心塌地跟着自己,难保不会遇到破落户勾搭。 清河县旁边就是阳谷县,西门庆就在隔壁。 万一被西门庆盯上,麻烦就大了。 倒不是怕西门庆,而是不想动手杀人。 又走了二十里,快出清河县地界时,见到一个镇子。 此时天色将晚,刚好镇子里有个客店。 武松背着潘金莲到了店里,叫道: “主人家,快把些吃的来。” 店家走出来,笑脸相迎: “客官,是要歇宿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