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付兴博是渠南付家的人,我听人说,他们家藏的孤本比盛京书院还多,连朝廷修书都要向他们借……” “不止是付家。” 时念屈起手指,轻轻敲着案面,声音轻得像风,却字字清晰。 “宁家、钱家还有孙家这些靠着祖辈藏书垄断南齐文脉的世家,哪一个不是把文化当成世家私有的特权?” “咱们这诗选两文钱一页,寒门学子省一省就能买一本。” “可他们书房里那些孤本,寻常人连摸都摸不到,咱们把书印得贱,把故事送得广,你说,他们那些千金难买的孤本,还能价值几何?” 浅醉这才彻底恍然。 “所以他们恨您,不是因为咱们是梁王的人,而是因为您断了他们的……” “没错,他们认为我的举动是在动摇世家的根基。” 时念的目光越过窗棂,落在远处亮着红灯笼的戏台。 “世家之所以能称世家,就是因为他们握着别人没有的东西。” 知识、人脉、话语权。 “寒门子弟想读书,得求他们,朝廷想修史,得靠他们,就连寻常百姓想听个前朝故事,都得看他们的脸色。” “可咱们把《蓝星诗词集》印得满南齐都是,等于把他们攥在手里的特权掰碎了,撒给了所有人。” 这是刨了他们的根。 浅醉想起流芝成婚时的流言,那些骂怡红院“青楼传书,污了文脉”的话,此刻终于有了答案。 “所以流芝的婚事,只是他们找的由头?” “他们是想借青楼出身的污名,把怡红院的名声搞臭,让大家觉得,咱们传播的书也像青楼一样低贱?” “正是。” 时念拿起汤匙,舀起碗里最后一个馄饨,热气袅袅升起,在她眼前缠成薄纱。 “他们怕的不是流芝,是怡红院越来越大的影响,怕咱们把书送得更广,怕咱们把文脉从他们手里抢过来。” “那您送那些书……” 浅醉的声音里终于有了点明悟。 “是告诉那些世家,我时念不怕。” 时念的声音陡然清亮,像檐角挂着的铜铃被风吹响。 “他们越怕咱们传播,咱们就越要送,送到盛京的每个书肆,送到南齐的每个角落。” “不仅送书,还要让更多人看到咱们的戏,听到书里的故事。” 她拿起案上的印本,指尖拂过金粉写就的书名。 “何况,这些书会说话。” 浅醉愣了愣:“书怎么会说话?” 时念将书摊开,翻到“桃园结义”那一页。 “拿到全本的书生们,会不会对着桃园三结义议论忠勇?会不会对着舌战群儒琢磨谋略?” “而这些议论会传到世家耳朵里,他们越是想捂,越是想禁,这些故事就传得越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