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若说好坏,” 时念的声音清亮得像山涧的水。 “能让人哭、让人笑、让人心里亮堂的,都是好戏,至于哪种更好,就像甜糕与咸饼,得问吃的人。” 圆脸少年第一个拍手。 “时老板说得是!我娘爱听《木兰辞》,我爹就爱哼大满园的《挑滑车》,家里从不争哪个好!” 周子昂的脸也缓和下来,手里的戏单不再攥得那么紧:“晚辈明白了。 是晚辈狭隘了,总想着分个高低,倒忘了看戏本是图个畅快。” 时念望着他们眼里的光,忽然想起现代剧场的标语——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原来跨越千年,人们对故事的渴望从未变过,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 “听说大满园明日演《状王撞柱》?” 时念忽然道,“听说那出戏的状王身形似游龙,堪称一绝,你们若有空,倒可以去瞧瞧。” 这话一出,连王尤劲都惊得张大了嘴。 哪有老板主动让客人去看对手戏的? 可学子们却懂了,眼里的拘谨散了大半。 圆脸少年挠着头笑:“我们还以为时老板会说大满园的坏话呢。” “戏班可以竞争,戏文不该对立。” 时念拎起戏本,青布旗袍的裙摆扫过石阶,带起一阵风,吹得众人手里的戏单哗哗作响。 她从来都不屑于搞什么文化对立,她虽然推崇现代文化和思想,却也能尊重传统古韵的一切。 “你们若看完《状王撞柱》,再来怡红院看《穆桂英挂帅》,或许能品出不同的滋味。” 货郎忽然扛着扁担往前走,嘴里嚷嚷着: “听时老板这么一说,我倒想先去大满园瞅瞅状王,再回来看穆桂英!” 人群像被解开的绳,渐渐散了,却没人再争执“好坏”,反倒讨论起两出戏的身段、唱腔。 连周子昂都和圆脸少年凑在一起,比划着《挑滑车》的武打动作。 时念走出老远,还听见书肆方向传来争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