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吴婶系着粗布围裙,从灶房端出刚炸好的小麻花,热气裹着甜香漫过回廊。 她时不时往巷口望,手里的盘子都忘了放下。 “阿福这孩子,明明捎信儿说快到了,怎么还没动静?” 一大早大东就去接人,到了这个时候还没回,总让她放心不下。 浅醉正帮晚晴整理文盛之会的剩余物料,听见吴婶的念叨,也往巷口瞟了瞟。 “昌阿公上了年纪,路上定走得慢,咱们再等等。” 话刚说完,巷口就传来熟悉的马蹄声,大东的大嗓门穿透晨雾,混着马车轱辘响: “念姐!我们回来啦!” 时念刚在书房收好苏婉的书信抄本,立刻起身往外走。 檐角的灯笼还亮着,暖黄的光落在巷口那辆陈旧的马车上。 车帘掀开,陈阿牛先跳下来,接着和阿福一起小心翼翼扶着一位老人下车。 老人穿件灰布长衫,袖口磨得发亮,肘部缝着块不搭色的补丁。 最扎眼的是左腿,裤管空荡荡的,靠一根枣木拐杖支撑,走路十分不便。 若非有阿福和陈阿牛扶着…… “念姐,这就是昌阿公!” 阿福扶着老人走到时念面前: “路上多亏阿公撑着,咱们紧赶慢赶,才这么快到盛京。” 昌阿公抬起头,露出张饱经风霜的脸。 额头皱纹深得能夹碎纸,眼角纹路密布,唯有双眼虽浑浊却透着股淡淡的精明。 他望着时念,嘴唇动了动,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 “你就是……阿昭小姐的女儿?” 时念的心猛地一缩。 她下意识点头,然而肩膀却在微微颤抖。 这是她第一次从陌生人嘴里听到原主母亲“阿昭小姐”的称呼。 不是“苏昭”,也不是“时夫人”,而是带着泉州乡音的亲昵。 就像穿越十几年时光,突然撞进了心里。 “快进屋坐,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