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现在也知道实验是对的,但具体要怎么去复刻实验? 即便还没有着手去做实验,也能预想会碰到的问题,按照原来的设计一步步的去做,最后也只会复刻失败。 因为,中间肯定缺了什么! …… 下一周,张明浩办理了入学手续。 三月份也只有少量博士生会入学,办手续的时候,连一个同学都没见到。 办了手续,和薛坤说上一声。 他就像是个‘老生’一样,提着背包一头扎进了图书馆。 在图书馆找了个空位,就例行的拿出一大叠资料,都是国外的研究论文,他还找了几本专业类的书籍。 《拓扑学》、《电磁物理分析》、《半导体特性与制造》,等等。 他是要研究与电磁超材料相关的理论和数学基础。 其中有两个主方向,一个是极为复杂的电磁拓扑。 Stanene方向的理论基础牵扯到了数学中的拓扑学,有些相关理论,甚至牵扯到了高维拓扑到三维空间的表态。 想要理解Stanene的原理,就必须能进行一定的电磁拓扑分析。 另一个是半导体理论基础。 Stanene方向,和半导体研究具有很大的关联。 Stanene,也就是锡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半导体材料,但也具备某些半导体特性,而制备方法和半导体极为类似。 半导体,也是依托衬底来制造。 半导体应用广泛,相关资料也是很完善的。 半导体衬底是半导体材料加工而成的基板,是器件制造的基础平台,需具备高纯度、晶体质量优良、热导率适宜等特性,其材料特性直接影响器件的性能。 比如,硅、砷化镓、碳化硅等衬底材料,都分别对应着一种半导体制造方向。 张明浩详细了解了半导体制造技术,同时也发现一个问题—— 半导体制造理论和技术‘精度’,还达不到Stanene研究方向需求。 “半导体衬底的特性会影响到器件的性能,但也只是粗略影响,各类基础资料都是现实层面的实验检测结果,少有精细到电子运动层面的研究。” “所制造器件性能的各项数据,是不是能把它们放在一起,并和衬底材料的某种特性进行关联?” “这样来构建出一个衬底和材料相关联的数学模型……” …… 连续一个星期,张明浩每天稳打不动到图书馆报到。 他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翻看论文、研究基础理论资料,也会偶尔动动笔去解析复杂的数学问题。 当大量的新知识充实脑海,他对于电磁物理、半导体等领域的理解都提升很多,脑思维好像也灵活了一些? 系统也认可了他的感觉—— 【思维评估数值+1。】 【思维:79。】 又加了一点! 现在能确定的是,‘思维评估’数值提升不仅仅是知识量增加的体现,也能让头脑变得更加灵活。 “难道知识的提升,确实能让大脑变得更加灵活?” “还是说,是系统的原因?” 如果没有系统,脑思维变得灵活也不在意,也许就当做是喝咖啡的作用,甚至都根本察觉不到。 有系统,就特别注意了下。 这是对比出来的。 比如,做个同样难度的口算题目,完成速度确实比之前快了一点。 “思维伴随着知识量增长,也会让大脑变得更灵活,也就是更聪明、智商更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