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打个毛啊? 半晌,荀攸抬起头,问道:“君侯不向大将军多要些兵么?” “我要了啊。”张新大吐苦水,“你猜大将军怎么说?” 巴拉巴拉...... 荀攸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察觉到这样有些失礼,荀攸正了正神色。 “不知君侯胸中可有谋划?” “这是考校我呢?” 张新心中暗道,随后点点头,“我意出轵关陉,先占安邑,再攻平阳,随后扼守灵石口,阻断太原黄巾南下,再徐图平定河东黄巾。” “不知公达以为如何?” 灵石口就是汾水关,也叫大汾,位于雀鼠谷南部。 雀鼠谷南北约有一百五十余里,东边是太岳山,西边是吕梁山,汾水从中间的丘陵地带穿越,形成了一个长条形的河谷。 这里是太原与河东之间的唯一通道。 相传大禹之时,整个太原都被晋阳湖淹没,是大禹凿开了灵石口,泄出洪水,这才有了如今的太原盆地。 由此可见,灵石口地势之险要,之重要。 “君侯此计,似有不妥。”荀攸开口道:“轵关陉地势险要,若贼兵遣一军把守要道,则我军难以寸进。” “退一步来说,即便贼兵无人把守,我军顺利抵达绛邑,两千孤军深入敌后,粮道不通,风险极大啊......” 荀攸手指在地图上游走,随后定格在华阴县处。 “依攸之见,君侯可先率军前往华阴。” 荀攸继续说道:“华阴背靠长安,可保粮道无虞,我军可在此停驻,招募士卒,徐徐图之。” 从雒阳到河东,一共有两条路可以走。 第一条就是通过太行八陉中的轵关陉,直插位于河东中心的绛邑县。 这条路全程大概四百里左右,好处是占领了绛邑后,能四面出击。 向北攻取平阳,可以阻断太原和河东的通道,向南可以连通郡治安邑,与河东太守合兵一处。 若是扼守住绛邑及其西边的临汾两城,还能将河东的白波黄巾切成两段,各个击破。 坏处则是粮草转运艰难,容易被四面围攻。 第二条路则是走三门峡到弘农郡的华阴县,在黄河拐弯的这个地方,寻找渡口过河。 走这条路,不必担心粮草转运问题,但华阴位于河东郡的西南角,若从此地进兵,则需要逐县收复河东,费时日久。 “公达此计甚妥。”张新点点头,“然而......” 张新将手指指向北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