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担心并州啊......” 荀攸凝神细看。 “君侯是担心张懿会败?” 不是我担心,而是史书上就这么写的。 张新点点头,“休屠各胡叛,张懿本就不好应对,白波黄巾又入太原,此时已成两面夹击之势。” “张懿若败,届时休屠各胡十余万人,沿大河南下关中,如之奈何?” “从大河南下,只要过了龙门渡,便是一马平川,我军若是驻守华阴,未必来得及抢占龙门渡。” “即便抢占了,也要面对休屠各与白波黄巾的两面夹击。” “一旦关中形势危急,西凉叛军恐会再起。” 荀攸闻言大惊,连忙思考起张新所说的可能性。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 如果张懿战败,休屠各胡南下,别说收复河东了,到那时关中守不守得住都成问题。 一旦关中震荡,西凉叛军包会再来的。 叛军又不止韩遂一路。 这么一看的话,张新出轵关陉,攻绛邑还真是最好的选择。 绛邑往西一百五十里就是龙门渡,两地之间一马平川,沟通方便。 如果在绛邑收到消息,分兵驻守龙门渡,骑兵一日,步兵两日可到。 只需守住这两个地方,就能挡住休屠各胡和太原的白波黄巾,到那时朝廷一定会派援军过来。 荀攸这才惊觉,张新好像早在两个多月前,就找何进拿了份并州地图。 “莫非他早就料到了?”荀攸心中吐槽,“你他妈这叫智谋短浅?” “公达以为如何?” 张新见荀攸半天不说话,开口问道。 “攸还是以为,出轵关陉太过险峻。” 荀攸沉吟道:“不如我军先取蒲板、郃阳,这样就算张懿战败,也能及时抢占龙门渡。” “若是张懿不败,我军招募、整训完士卒后,亦能从龙门渡出,直取绛邑。” 张新点点头,荀攸此计确实最为稳妥。 但是...... “公达,我怕时间不够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