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现在好了。 张新大势已成,又手握大义。 天下诸侯根本找不出一个能和他对抗的。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他想要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自己得罪他那么深,将来怕是难求一个善终哦...... 曹操观其面色,心下了然,拍了拍荀谌的肩膀。 “昔年之事,只是各为其主罢了。” 曹操安慰道:“君侯素来宽仁,礼贤下士,荀氏公达、文若皆在其麾下效力,友若不必太过忧虑。” 你就一听命行事的人,家里还有那么多人在他麾下,怕什么? 家里人帮你说点好话,这事儿基本上就过去了嘛。 “多谢明公宽慰。” 荀谌得曹操之言,心下稍安。 曹操见他不再纠结,转而问道:“我新得汝南,接下来该如何行事,友若可有良策教我?” 荀谌收起心中忧虑,低头沉思,片刻之后,抬起头来。 “如今之际,明公有两件事情要做。” 曹操调整了一下姿态,郑重道:“还请友若详言。” “其一,上表称贺。” 荀谌整理了一下思路,“宣威侯起兵勤王,夷灭国贼,拨乱反正,手握大义。” “今他成功,明公当上表朝廷祝贺,以表忠诚。” 曹操点头。 “这是自然。” 抛开别的不讲,以他和张新的关系来说,张新打了胜仗,他也是要写一封祝贺信的。 “其二。” 荀谌继续说道:“明公可让汝南之地的贤士大夫联名上表,表明公为豫州刺史。” “豫州刺史?” 曹操闻言一愣,“我豫州人也,何以能为豫州刺史耶?” “这不合法度吧?” “宣威侯是冀州人,先前不也做过冀州牧么?” 荀谌劝道:“事急从权,明公不可墨守成规。” “如今天下各州,唯豫州无主,明公若不要这豫州刺史,还能再去哪里建功立业?” “明公之前不是时常与臣说,宣威侯似乎很嫌弃你么?” “若无功业,明公将来入朝以后,又如何能得到重用,一展胸中抱负?”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曹操是没有可能与张新一较高下的。 就连想一想的资格都没有。 既然如此,荀谌也就顺势转变了曹操集团的战略目标。 豫州久经战乱,境内还有葛陂黄巾这种势力没有清除。 若曹操能经营好豫州的四国二郡,把一个富庶安定的豫州交给朝廷,将来张新诏安之时,也能有个晋身之资。 曹操闻言仔细思索了一番,点了点头。 “友若之言有理。” 确实。 讨董之时,张新对他的嫌弃,那是肉眼可见。 徐州有陶谦,扬州有陈温,荆州有刘表。 他一个汝南太守,没有名义把手伸到别人的地盘里去。 有张新在长安镇着,他也不敢像前两年的袁绍他们那样,肆意起兵,到处争夺地盘。 豫州乃是天下之中,周围全是汉人,没有什么蛮人、山越之类的给他打。 想要建功立业,唯有拿到豫州刺史一职,统筹各郡国的力量,先把葛陂黄巾搞定,再好好治理。 想通了这一层,曹操也不再犹豫,安排荀谌去做此事,找汝南的名士大夫联名。 随后他又修书一封,去往谯县老家,请老爹动用一下老曹家和夏侯家的关系。 就这么折腾了大半个月,一封‘豫州百姓’的请愿书,新鲜出炉了。 曹操看过以后,不再耽搁,当场又写了一道贺表以及一封祝贺信,让曹纯前往长安,给张新送去...... “事情便是如此。” 曹纯说完,开始履行他的职责。 “大兄也知,他出任豫州刺史,不合法度。” “然豫州黄巾肆虐,百姓深受其害,纷纷找到大兄,请他出任刺史一职,好统筹各郡,剿平匪患。” “民情汹汹,大兄也不好拒绝。” 曹纯起身,躬身一礼,“还请大将军看在豫州百姓的份上,应允此事。” “大兄说了,等他平靖豫州之后,自当卸任。” (我也妹开车啊,怎么又卡审核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