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国公郑明远端坐在宽大的紫檀太师椅上,背脊挺得笔直,如同风雨中屹立千年的磐石。 嫡长子郑秉钧则侍立在下首,身形僵硬,脸色在灯影下呈现出一种失血的灰败。 “徽音怎么可能不在名单上?” “王、李、陈……连那门第稍逊的刘家姑娘都赫然在榜。” “为何独缺了我郑家嫡女?” 郑秉钧双手紧握成拳,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先前还在为报名犹豫不决,可如今其他所有人都在榜上,唯有他家姑娘不在。 这让百官怎么想?让凤京百姓怎么想?! 郑秉钧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他强迫自己冷静,声音艰涩地分析: “我们国公府近年来未曾开罪过三公主吧?针对过一次无足轻重的六公主。 总不能是时隔这么久之后三公主为她撑腰吧?未免太过牵强……” “若说是六公主从中作梗,她有何等本事、如何能越过上头三位皇嗣。 何况这份名录要呈递御前。 就算陛下未有细看,还需层层下发至凤阁台、仪制司、京兆府,直至最后张榜公示。” 如此繁复的流程,竟无一人、无一个环节,向我郑国公府透出半点风声,这……” 说到这里,郑秉钧的声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冷汗终于沿着鬓角滑落,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窜天灵盖。 一个极其可怕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劈入他的脑海! 瞬间,所有疑惑都找到了一个指向清晰、却又令人胆寒的答案。 郑秉钧猛地抬头,死死盯住父亲那张在灯影下看不出丝毫波澜的脸。 他紧抿住唇,仿佛要将那呼之欲出的惊惧硬生生堵回去,喉结剧烈地滚动了一下。 无需再多言,父子二人心中已然雪亮! 此次女子科举补录,是陛下以雷霆手段逼迫京中清贵、累世勋贵、乃至满朝文武,必须在这场变革中亮明立场。 十三年了,她忍够了。 更进一步看,这很可能是在为立储铺路,在试探各方对“二代女帝”这一可能成为现实的态度。 而其中最大的阻碍、最需要被敲打的,无疑是盘根错节、底蕴深厚的世家门阀。 此番补录,将所有出身世家望族的女子悉数剔除在外,便是最赤裸裸、最不容辩驳的明证。 他们国公府…… 郑秉钧的发妻、郑徽音的生母、如今府上主持中馈的当家主母,便是出身临海府崔家的嫡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