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那一行血字,触目惊心。 “勿伤百姓一人……” 当这五个字出现在天幕上时,所有时空的大明百姓,无论是田间耕作的农夫,还是市井之中的商贩,都下意识地停下了手中的活计。 奉天殿内,看到这里,朱元璋原本到了嘴边的骂声,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想骂这个子孙败家,可一想到他是在满朝文武都跑光的情况下,独自面对绝境,最终以死殉国…… 这股火,就怎么也发不出来了。 “好小子……”朱元璋低声说了一句,也不知是在骂,还是在夸,“算你有种!” “这个锅,你祖爷爷我,洪武第一背锅侠,给你背了!” 天幕之上,崇祯帝的身影,在绳圈中停止了挣扎。 【我们常常会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华夏人,会对以身殉国的人物,如此宽容?】 【华夏五千年,为何总是把“气节”二字,看得比性命还重?】 天幕上的这个问题,让无数文人墨客,陷入了沉思。 【因为,殉国,可以证明你的一切错误,都源于方法论的失败,而非价值观的错误。】 【在我们华夏传统的评判标尺里,向来都不以成败论英雄。】 【衡量一个人的终极尺度,不是他立下了多少功业,不是他获得了多少财富。】 【而是他,是否坚守了那份根植于血脉的风骨与气节。】 话音落下,天幕画面再次流转,不再是紫禁城的宫殿,也不是明末的烽火,而是一片波涛汹涌的无垠大海。 海面之上,战船的残骸随波逐流,殷红的鲜血,染遍了整个海湾。 【公元1279年,崖山。】 【元军水师,将南宋最后的残余势力,团团包围。】 【此时的南宋,尚有战船千余艘,军民十余万。但其中多为老弱妇孺,早已无力再战。】 【大势已去。】 画面中,一个身着宋朝官服的中年男子,面容平静。 他先是含泪,看着自己的妻子儿女跃入波涛汹涌的大海。 而后,他走到一个身穿龙袍的孩童面前,跪地一拜。 “陛下,国事至此,陛下乃大宋天子,不可如宋恭帝般,沦为阶下之囚,受敌寇折辱!” “今日,我君臣共赴国难!他日到了九泉之下,也能坦然面见列祖列宗了!” 小皇帝似懂非懂,只是害怕地抓着他的衣角。 男人惨然一笑,望着北方,最后看了一眼那片已经沦陷的故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