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左丞相,陆秀夫,背负幼帝赵昺,投海殉国!】 【随行的十余万军民,见君主殉国,纷纷效仿,或投海,或自刎,无一人投降!】 【崖山之后,再无华夏?】 【不。】 【是一个王朝,用全员殉道的方式,守住了华夏最后的尊严与骨气!】 话音落下。 陆秀夫背负着小皇帝,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跃入了那片冰冷绝望的汪洋。 追随他们的,是数万,乃至十万,不愿投降的宋朝军民。 那一日,崖山海域,浮尸数万,血染碧波。 一个王朝用一种最惨烈,也最悲壮的方式,全员殉道,守住了自己最后的尊严。 【陆秀夫这一跳,成就了南宋最后的骨气。】 【陆秀夫此人,若论政绩,其实瑕疵颇多。在朝堂之上,也曾有过许多不堪的操作。 按理说,他死后,在史书上的位置,应该是在秦桧那一桌的。】 【可是,就因为这惊天一跳。】 【他所有的过失,都在这纵身一跃中,烟消云散。】 【他留给后世的,是一个与国同休,顶天立地的忠臣形象。】 【他直接从奸臣那一桌,被抬到了文天祥、岳飞那一桌!享受万世香火!】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天幕的这番话,让一众文人们纷纷深思。 这是他们从小便被教导的道理。 他们也曾幻想过,有朝一日,能像那些青史留名的先贤一样,为国尽忠,舍生取义。 可不知从何时起,这份热血,被官场的迎来送往所消磨,被家族的利益所牵绊,被个人的荣辱得失所蒙蔽。 “惭愧……惭愧啊!” 洪武朝,翰林院的一位老学士,老泪纵横,长跪于地。 他这一跪,仿佛点燃了导火索,殿内,乌压压跪倒了一片。 朱元璋看着殿下跪倒的群臣,没有说话。 他只是突然觉得后世之人说得还挺有道理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