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就连一旁听着的少年朱棣,也瞪大了眼睛,喃喃道:“这哥们儿,是神仙下凡吧?!” 朱元璋沉默片刻,“咱也不知道他是不是人。” “但咱现在,只知道一件事。” “那就是,咱必须得找到他。” “不管付出什么代价,咱都得把他给找到!” “然后……”朱元璋顿了顿,“然后把他牢牢地请在咱大明的战车上!” 天幕上,评论区的讨论依旧在继续。 “说真的,木圣这个人,简直就是开了挂的人生!” “他不仅仅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 “甚至连艺术领域,都有他浓墨重彩的笔触。” “我记得当年美术老师讲到木圣时,说他留下的几幅画作,每一幅都堪称国宝级别,颠覆了当时的艺术认知。” “我们全班当时都惊了。谁能想到,一个搞科学理论的人,居然能在艺术上造诣如此之高?” “结果老师悠悠地说:‘艺术与科学本就不分家,木圣当年就是借由艺术的美感,洞察到了科学的规律。” “你们也要学会这种跨界的审美能力,才能触类旁通。’ ” “我当时就想问:老师,您确定这不是在吹牛吗?这跟让我们去爬珠穆朗玛峰,然后告诉我们‘攀登的勇气能让你学会解微积分’有什么区别?” “哈哈哈哈哈哈!” “楼上的,老师没吹牛,是真的。” “因为木圣确实做到了。他那几幅画,每一幅都蕴含着极其深刻的科学原理。” “比如那幅《日月同辉图》,简直就是日食月食形成原理的视觉教科书。还有那幅《格物致知图》,更是把整个科学体系,用一幅画完整展现出来!” “这种跨学科、跨领域的绝对碾压,没有人不为之震撼。所以,别说你们学生了,就连我们这些格物博士生,都对木圣佩服得五体投地。” “因为他实在是太强了。” “强到让人怀疑,他到底是不是这个维度的‘碳基生物’!” 奉天殿,朱元璋看着这些评论,心中也算是脑补出这个所谓碳基生物的意思了。 “标儿,咱现在明白了,为什么后世那些人,会把木正居称为‘十五世纪最强碳基生物’。” “他确实配得上这个称号,甚至……绰绰有余。” 朱标点头,“父皇,儿臣也明白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