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贴标完成的,李姐你这儿盖‘L’章。” “最后打包出库的,我再盖个‘Z’的终检章。” 她拿起一张贴好标签的成品包装盒,指着上面几个小小的、颜色不同的印章痕迹:“这一路下来,谁干的,哪天干的,清清楚楚。万一再有客诉,咱们对着印章一查,立刻就能定位到是哪个环节,甚至哪一批原料出的问题!” 王嫂拿着那印章,翻来覆去地看,咧着嘴乐:“这玩意儿好!跟那古代打仗调兵遣将的虎符似的!看谁还敢糊弄!” 马婶也点头:“是这么个理儿。责任到人,心里才有数。” 李姐小声补充:“那……客服那边,是不是也得有个标准流程?接到客诉,怎么记录,怎么初步判断,什么时候该直接退换,什么时候需要上报?” 赵北北眼睛一亮:“对!李姐你想得周到!这个你也牵头弄一下,搞个客诉响应手册,简单明了,让负责客服的姐妹一看就懂,十分钟内必须给顾客初步回应!” 这套粗糙的“溯源体系”和“快速响应机制”就这么推行下去了。一开始大家还有点不习惯,盖戳盖得手忙脚乱,但没过几天,就熟练起来了。尤其是当有一次,真的靠印章快速定位到一批因储存环境临时不佳导致口感微差的批次,并迅速召回后,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土办法”的好处。 这天下午,顾淮南过来看新设备的安装情况,顺道走进了赵北北的办公室。 赵北北正低头在一张巨大的表格上记录着近期的客诉数据和处理结果,旁边还放着那几枚宝贝印章。 顾淮南没作声,目光扫过她桌上那些自制的表格和流程草图,又落在她因为专注而微微蹙起的眉头上。 赵北北察觉到有人,抬起头,见是他,愣了一下,随即有些不自然地想把那堆“土法上马”的东西收起来。在他那种见惯了高科技、现代化管理系统的人眼里,自己这套大概幼稚得可笑。 “顾先生。” 顾淮南却伸手,轻轻按住了她想要合上的本子,修长的手指点了点上面那几个印章的样式和旁边的流程说明。 “自己想的?”他问,声音听不出情绪。 赵北北有点窘迫地点点头:“嗯,瞎琢磨的,办法是土了点,但……暂时挺管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