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周二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上。 林窈刚放下包,老秦就抱着一叠材料快步走过来,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兴奋的光:“小林,来得正好!昨天调研的数据初步整理出来了,你来看看这个趋势——” 林窈接过资料,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纸张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表,清晰地呈现了两家企业在数据应用上的显著差异。一家企业通过数据协同实现了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40%,另一家却因数据壁垒导致库存周转率下降了15%。 她用指尖轻点着数据折线图的拐点:“秦老师,您看这两条曲线的分岔点,正好对应着他们引入数据平台的第三个月。” 说着在笔记本上标记出几个关键节点,“我觉得可以引入‘数据协同效率’作为新指标,用投入产出比来衡量企业数据化的实际效益。” 老秦推了推眼镜,凑近细看:“这个思路不错。但要注意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尤其是中小企业,数据沉淀可能不完整,直接对比容易失真。” “我们可以分层抽样,”林窈的笔尖在纸上轻轻划动,“按行业和规模分组,再结合昨天的访谈内容做交叉验证。比如那家新材料企业提到,他们最初三个月的数据整合成本高达200万,这个数字就很能说明问题。” “好,就按这个方向先做初步测算。”老秦满意地点头,“下午我们把老王他们也请来,一起讨论下这个指标的构建逻辑。” 上午十点,林窈去茶水间冲咖啡时,张巧凑过来递给她一杯拿铁:“窈窈,听说你们昨天去调研了?有没有遇到什么有意思的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