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一次,来的竟是皇帝身边的一位贴身大太监,手持明黄圣旨! “陛下口谕:着内侍省即刻释放上官拨弦。” “案件疑点重重,交由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会审!” “钦此!” 圣旨到了! 上官拨弦和李瞻都愣住了。 皇帝竟然直接干预了! 而且明确指出了案件“疑点重重”,要三司会审! 这无疑是对德妃和内侍省单独办案的否定! 刘瑾刚处理完停尸房的乱子回来,听到圣旨,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连忙跪地接旨。 上官拨弦心中涌起一股希望。 皇帝并非完全昏聩,他显然也察觉到了其中的蹊跷! 这圣旨,或许是转机! 李瞻的脸色则变得有些难看,但很快掩饰过去。 强笑道:“陛下圣明!” “既然如此,阿弦姑娘,我护送你出去。” 上官拨弦这次没有拒绝。 在皇帝圣旨和大庭广众之下,李瞻应该不敢乱来。 她需要尽快离开这个魔窟。 与秦啸、阿箬汇合。 将最新情况——尤其是王德海头颅被盗和靛蓝色纤维的线索——告知他们。 走出阴森的内侍省,重见天日。 上官拨弦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然而,她知道,危机远未解除。 萧止焰还在狱中。 真凶依然逍遥法外。 “无头将军”的迷雾愈发浓重。 而身边这位看似温文尔雅的世子李瞻。 他的真实面目…… 寒意并未因天色渐明而消散。 反而随着万年县衙被重兵“护卫”而愈发凝重。 上官拨弦坐在窗前,望着院中持戟而立、面无表情的士兵。 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萧止焰留下的那枚玉佩。 温润的触感,是此刻唯一能让她心绪稍定的依靠。 阿箬已被她冒险派出。 秦啸那边尚无回音。 每一刻的等待,都像是在炭火上煎熬。 萧止焰在大理寺狱中会遭遇什么? 德妃的构陷如此迅疾狠辣,绝不会仅仅将他关押了事。 刑讯逼供,甚至……灭口? 上官拨弦不敢深想,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 不,她不能坐以待毙。 必须做点什么。 必须在对方进一步行动前,找到突破口。 直接劫狱是下下策。 不仅成功率渺茫,更会坐实萧止焰的“罪名”。 连最后一丝转圜的余地都会失去。 她需要的是证据。 是能洗刷冤屈的铁证。 或是能反制德妃的筹码。 思绪纷乱间,她的目光落在自己随身携带的锦囊上。 里面除了各种药剂、银针,还有几副精巧的人皮面具和易容材料。 一个大胆的计划逐渐在她脑中成形——潜入诏狱! 并非劫狱,而是探查。 她要亲眼确认萧止焰的安危。 要从他口中了解被捕前后的细节。 更要看看,在那阴森牢狱之中,是否能找到对方构陷时留下的蛛丝马迹。 诏狱守卫森严,寻常人难以靠近。 但若是以“医婆”或“验伤仵作”的身份呢? 狱中阴暗潮湿,犯人伤病乃是常事,或许有机会。 只是,这计划风险极大。 内侍省甚至德妃的爪牙可能早已渗透狱中。 一旦身份暴露,便是自投罗网。 但此刻,上官拨弦已顾不了那么多。 萧止焰是因她卷入更深。 更是她……心中已然割舍不下的人。 无论龙潭虎穴,她都要去闯一闯。 她深吸一口气,开始迅速准备。 选择了一副最能改变容貌、显得苍老平凡的面具。 又调配了能暂时改变声线的药物。 衣物也换成了寻常民间医婆穿的粗布衣衫。 带上一个装满普通草药和简易工具的藤箱。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时机。 午后,天色阴沉,似有雨意。 上官拨弦故意在院中与看守的士兵发生了几句轻微的口角。 抱怨饮食粗糙,引得士兵不耐。 随后,她借口心中憋闷,欲在衙门口附近透透气。 守卫见她只是个“弱质女流”,且并未要求远走,便勉强同意。 但仍派了两名士兵紧随其后。 就在上官拨弦走到县衙大门附近,看似随意张望时。 一辆运送潲水的破旧马车恰巧经过。 车轴发出刺耳的“吱嘎”声,吸引了士兵一瞬的注意力。 就在这电光石火的刹那。 上官拨弦身形如同鬼魅般一闪。 借助墙角阴影和马车车厢的遮挡,迅速脱离了士兵的视线。 同时,一个早已准备好的、与她此刻易容后身形相仿的稻草人偶被巧妙地放置在原地。 披上了她刚才搭在臂弯的旧外衫。 两名士兵回过头。 只见“上官拨弦”仍背对他们站在原处,似乎在看街景。 便放松了警惕。 而真正的上官拨弦,已如同水滴融入大海。 消失在长安城纵横交错的小巷中。 她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路线。 避开主干道,专挑人烟稀少的小巷穿行。 易容后的她,步履蹒跚,俨然一位为生计奔波的老妪。 心中却如同擂鼓。 既担心跟踪的士兵发现端倪。 又焦急于诏狱的情况。 大理寺诏狱,位于皇城西南角。 以其森严守卫和酷烈刑讯闻名。 高耸的围墙、紧闭的铁门。 以及门前肃立如雕像的狱卒。 无不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上官拨弦在远处观察了片刻。 发现除了正常守卫。 还有几队明显是内侍省打扮的宦官在附近逡巡。 眼神锐利地扫视着过往行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