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所谓的东风,两天后就来了。 匹兹堡本地有一个小众的左翼新闻博客,名字叫“铁锈之声”。 这个博客的读者不多,但都非常忠诚。 大多是一些对主流媒体感到失望的工会成员、大学教授和社区活动家。 博客的创办者兼唯一撰稿人,是一个叫艾米丽·陈的退休调查记者。 她偶然间看到了“匹兹堡之心”的视频。 起初,她以为这又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年轻人,想靠骂政府来博取流量。 但她耐着性子看完了整个视频。 视频里没有夸张的表演,没有煽情的音乐,只有一个年轻人,坐在壁炉前,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述着一个正在发生的不公。 视频的真诚和锐利,打动了这位老记者。 她立刻写了一篇推荐文章,发布在了自己的博客上。 文章的标题很直接。 《这个年轻人,正在说出匹兹堡不敢说出的真相》 文章里,艾米丽·陈不仅推荐了里奥的视频,还用她自己作为老记者的经验,对里奥提出的那些证据链,进行了补充和证实。 她指出,顶峰发展集团的背后,还牵扯到市议会的几位议员。 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利益集团,正在系统性地侵吞匹兹堡的公共土地资源。 “铁锈之声”的读者们,开始转发这篇文章和里奥的视频。 他们把视频链接,发到了匹兹堡本地的各个脸书群组里,发到了钢铁工人联合会和教师工会的内部论坛上。 视频开始破圈了。 播放量,开始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呈指数级增长。 一千,五千,一万…… 几天之内,这个原本只有几百次播放的视频,就突破了五万大关。 评论区,也彻底被引爆了。 许多社区中心的居民,在评论区里现身说法。 乔治、罗莎、迈克,他们都在萨拉的帮助下,注册了Youtube账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实了里奥视频内容的真实性。 “我就是乔治,里奥说的没错,是社区中心教会了我用电脑,让我能看到我的孙子。” “我是罗莎,如果没有这里的朋友,我可能早就一个人死在家里了。” 这些充满感情的真实评论,让视频的内容极具说服力。 舆论开始发酵了。 “匹兹堡之心”,一夜之间,成了匹兹堡本地的一个热点话题。 人们开始在咖啡馆、在酒吧、在自己的家庭餐桌上,讨论这件事。 这个原本只局限于一个小社区的事件,正在演变成一个全市性的公共议题。 主流媒体再也无法假装看不见了。 《匹兹堡纪事报》,这座城市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终于被迫跟进报道。 他们的报道,刊登在报纸一个不起眼的版面上。 文章的措辞,充满了傲慢和偏见。 他们把里奥形容为一个“背景不明的激进活动家”,暗示他背后有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他们把社区中心的居民,描绘成一群拒绝城市发展的“钉子户”。 但他们终究还是报道了。 他们把里奥的名字,和社区中心即将被拍卖的事实,告诉了更广泛的公众。 这就够了。 “你看,孩子。”罗斯福在里奥的脑海里说,“这就是政治的玩法。当他们无法忽视你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始抹黑你。这是一个好迹象,这说明我们打痛他们了。” 名气,带来了关注。 关注,则带来了最实际的东西——钱。 萨拉在第二期视频的结尾处,按照里奥的指示,加上了一个小额在线捐款的链接。 她直接说明,所有筹集到的资金,都将透明公开地用于社区中心的法律诉讼和宣传费用。 一开始,捐款只是零星地进来。 大多是5美元,10美元的小额捐款。 捐款人大多是社区的居民和他们的亲戚朋友。 但随着视频的传播,捐款的频率和金额,开始显著增加。 匹兹堡的市民们,那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开始用自己的钱,为这场战斗投票。 一个卡车司机,捐了20美元,留言说:“我每天开车都会路过那个社区中心,我不想看到它变成富人的公寓。” 一名匹兹堡大学的学生,捐了5美元,留言说:“我虽然没钱,但这是我今天的午饭钱,请收下。” 一个退休的教师,捐了50美元,留言说:“良好的社区,是最好的教育,请为孩子们保住它。” 这些小额捐款,汇聚成了一股温暖的洪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