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谋铁之策-《风起于晋室南渡》
第(3/3)页
陈夯脸色变幻,半晌,才涩声反问:“胡首领到底何意?莫非是来炫耀武力,逼迫我等归附?”
“非也。”胡汉摇头,语气诚恳,“胡某此来,是给贵坳指一条明路,也是为我野熊谷寻一坚实臂助。陈头领请看——”
他指着身后的物资:“此间粮食十石,精盐五斤,乃见面之礼。若贵我双方合作,野熊谷可提供稳定粮盐,助贵坳解除后顾之忧。我处匠师,可与贵坳工匠交流技艺,共研精铁,使宝刀利犁不绝。我处儿郎,可与贵坳弟兄并肩作战,共御外侮,护我汉家苗裔!”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陈夯:“若陈头领与诸位兄弟愿意,可举坳迁往我野熊谷附近,划地而居,专司冶铁锻造之事。一应待遇,与我谷中旧人等同,按《贡献分例》计功授食,子弟亦可入学识字习武。若不愿迁徙,亦可在此坚守,我处按约定价格,以粮盐换取铁料,并提供武力庇护。”
威逼与利诱,现实与前景,被胡汉清晰地摆在陈夯面前。是继续守着贫瘠的矿脉挣扎求生,还是融入一个更有活力、更有前途的集体,获得安稳与发展?
陈夯身后的人群已然骚动起来,看着那白花花的盐、金灿灿的粮,还有那些让人眼热的武器农具,窃窃私语声越来越大。生存的压力和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在激烈地搏斗。
陈夯脸色挣扎,他看了看身后弟兄们渴望的眼神,又看了看胡汉那沉稳而自信的面容,以及对方队伍那令人心悸的肃杀之气。他知道,对方既然敢来,就有足够的底气。拒绝?或许下一刻就是雷霆打击。接受?意味着放弃自主,但……似乎真的是一条更好的活路。
良久,陈夯长长吐出一口浊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他朝着胡汉重重抱拳,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和如释重负:“胡首领……不,胡郎君!您的话在理!这乱世,抱团才能取暖,有力才能活命!我陈夯……愿率铁匠坳上下,投效郎君!望郎君信守承诺,善待我这些弟兄!”
说着,他单膝跪地。他身后众人见状,也纷纷放下武器,跪倒一片。
“陈头领请起!诸位请起!”胡汉连忙下马,亲手扶起陈夯,“既入我门,便是兄弟!胡某在此立誓,必不负诸位今日之信!”
一场可能的流血冲突,消弭于无形。兵不血刃,野熊谷再得一支生力军,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稳定且优质的铁料来源。
消息传回野熊谷,众人欢欣鼓舞。胡汉立刻安排人手,协助铁匠坳众人搬迁,将其妥善安置在谷外一处预先选定的、靠近水源且便于防守的坡地,专门划为“工坊区”,由陈夯负责管理日常,欧师傅总领技术。两地相距不远,可随时呼应。
随着铁匠坳的并入,野熊谷直接控制的人口逼近两百,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一个以野熊谷为核心,附庸工坊区、前哨营地(原赵胥营地)的微型势力格局,初步形成。
胡汉站在谷口,望着络绎不绝迁入新居的铁匠坳民众,心中却没有丝毫放松。人口的膨胀,意味着更大的管理挑战和资源需求。获取铁矿只是第一步,如何高效利用,如何将这股力量真正拧成一股绳,如何应对北方可能加剧的乱局,才是接下来的重中之重。
威德并济,他成功地吸纳了新的力量。但真正的融合与壮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