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汉兴二年,六月十五日。 陈国国都,陈县,陈王宫。 刘宠高踞王座,目光落在持节而来的天子使者身上,瞧见来使竟是个面容稚嫩、尚未加冠的孺子,先是一怔,随即嘴角扯出一抹讥诮的弧度,嗤笑出声,语带讥讽,道:“朝廷无人耶?” 使者双手交迭,从容地向刘宠行了一礼,声音清朗,不疾不徐道:“雒阳四千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谓无人?”(注1) 刘宠猛地起身,左手一把拨开额前晃动的冕旒,右手直指殿下使者,厉声道:“然则一孺子何为使乎?” 两旁陈国文武见状,顿时哄堂大笑。 这个时代对于年龄有着刻板的印象。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几乎成为了不分贵贱的共识。 许多人为了做官,都不得不贿赂官员,向上虚报年龄。 使者却神色不变,眸光轻转,淡淡扫过那些肆意嘲笑他的陈国文武群臣,而后再次向刘宠行礼,脸上未见半分怒意,不卑不亢道:“天子命使,各有其主,其贤者使使贤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福最不肖,故直使陈矣。” 刘宠手指扣紧凭几扶手,手背青筋微显,却依旧强压怒火,沉声道:“尔欲何为,欲为齐晏子乎?” 使者从怀中取出诏书,双手高捧,朗声道:“天子诏书在此,恭请陈王行礼接诏!” 刘宠眼眸微眯看向使者,目光愈发冰冷。 即便使者不宣读诏书,他亦知道诏书的内容。 无非又是诏他入朝观祭! 自去岁夏至五月初九的地祭,刘宠托病拒绝拒绝入京参与地祭,而天子也拒绝分赐胙肉给陈国以来,之后每一次国家祭典,天子皆会邀请刘宠入京。 后汉的诸侯王作为有封地但无治权和兵权的虚封,并没有定期朝见天子的要求,但每一次国家级祭典,往往都会邀请临近京畿的诸侯王前来观祭。 而天子每一次邀请刘宠朝见,理由都十分充沛。 去岁的宗庙四时祭,明堂祭,今岁的正旦祭,以及今岁的宗庙春、夏二祭。 宗庙四时祭是祭祀两汉历代先皇,明堂祭则是则是祭祀世祖光武帝,正旦祭典更是天子示以荣宠的恩赐。 天子屡发诏书,八次相邀,他八次拒绝。 若说头两回,刘宠还认为天子不过是想要将他骗入雒阳诱杀了,但随着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刘宠即便再蠢也意识到问题了。 而算上今日的这一次,那便是第九次,亦是九辞! “九”虽然只是一个概念上的虚指,但作为数之极,诸侯王连续九次拒绝朝见天子必然会在外界引起巨大的舆论。 尤其是天子时常召见封国在徐州、冀州、益州等地的诸侯王朝见,这些人都不辞辛劳来回二千余里应召朝见,对比之下唯他屡召不至,更显得他这位陈王对天子不恭了。 当然,距离京畿二千里之遥的诸侯王本是无需每有祭典都亲赴雒阳朝见并参与祭典的,但天子下诏请他们入京,谁又敢拒绝呢? 刘宠本想以此为由,串联各地诸侯王起兵,共举大事! 各地诸侯王收到书信后,也尽皆义愤填膺,怒而将书信交给了自家国相,请求代为转呈天子,并对天起誓表达对天子的忠诚。 甚至还有几位激进的诸侯王,直接当着国相的面召见了为刘宠送信的使者,亲手将使者砍杀,抛弃了作为诸侯王的体面,血溅王袍! 妈的,就为了这种事反叛? 得多想不开啊! 这些养尊处优的诸侯王们哪里有刘宠这般野心,更没有这般能力。 当皇帝有个鸟的好,每日都得批复奏疏,入几个美人都得被士人追在屁股后面骂荒淫无道,睡个懒觉都得被指责怠忽荒政,哪怕是召见乐师听个小曲,都要被骂不务正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