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目前的新高产作物种子还是太少了。 需要进一步在关中先培育良种,一步步扩散种植。 新作物的推广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全国全面换种。 根本就没那么多种子,老百姓也不会接受突然改种一种完全陌生的作物。 而当新作物开始在关中试种,当百姓亲眼见证这些新作物的恐怖产量。 不用别人逼迫,名声传开了,老百姓会用脚投票,争相种植高产作物。 “另外,关中耕地仅占全国11%,却要供养中央机构与军队,关中负担过重了。 陛下应将压力平坦到全国各地,通过直道路网,和各河流漕运,将各地粮食运到各地军营,供应军队。 如此,关中就能减掉供应军队这块大支出的沉重包袱了。” 嬴政和李斯等人沉思,“仙人所言有理,但运输的粮食损耗会不会太大了。” 陈宏只能说:“关中运粮亦有损耗,尽量能水运就水运。 水运的粮食损耗远低于陆运。 吾亦会多设计些漕运的内河船。 有需求才能有发展。 不管是水运需要挖的运河,还是陆运需要修的直道。 都会化为大秦发达的交通体系,推动大秦进一步繁荣发展。” “仙人所言有理。” “就依仙人所言。” 始皇帝拍板,按仙人说的照做。 陈宏很快设计出很多内河船、海船的结构造型。 在靠近海岸、河岸的地方,建造一座座船坞厂。 正好此时的南方,还是蛮夷之地,多的是高大的古木树林。 那些生长了不知多少年的树木,正在造船最适合的龙骨木材。 特别是海船,对于古木的要求更高,此时刚好有大量的古木可以砍伐。 这些古木砍伐之后,还得经过三五年,甚至十年的浸泡桐油之类的,才能造船下海,禁受得住海水的腐蚀。 海船的要求贼高,现在就得先布局。 河船就没那么高的要求了,现在就可以开始渐渐提升产量,造出更多的河船,满足河运的要求。 很快,大秦这架巨大的机器就轰隆隆运转起来。 在陈宏的技术支持下,加快对于百越的征伐。 陈宏发明出了药方,在各地建造药济坊,取各地之药材,大批量制造防治瘴气虫毒,防止暑气、水土不服的药物。 特别是在南方,接近百越南蛮之地的地方,就地取材,以毒攻毒,大批量建造药济坊,制造药物,卖给军队。 吕家也趁机掺了一脚,投资建造了不少药济坊,赚了不少。 南征军队有了援军和药物支持,加上朝廷的利诱政策,还真有不少过得不好的百越蛮族归顺。 他们也不想再打了,和一个大一统王朝硬钢损耗,他们也很难受的好不好。 只要日子过得下去,朝廷不乱搞剥削,谁愿意天天打仗啊。 在带路党的支持下,打百越一下子就变得轻松了。 本地土著土生土长,不但懂得怎么避开毒虫猛兽、利用天然的草药解毒解瘴气、防虫防蚊子。 还对山里的地形门清,知道怎么找到那些山中百越夷人的部落所在,提高征服效率,避开危险。 朝廷的分化策略果然有用,百越蛮夷也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松散的利益联盟。 光是原始的部落联盟,就分为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雒越。 其中最强大的自然是南越。 而各部落联盟里面又分为诸多小部落。 强大的在平原耕种,弱小的在山区刀耕火种或狩猎为生。 在大秦强大的兵力和分化招揽小部落策略下,本就支撑许久的百越诸部,纷纷顶不住朝廷的压力。 大部分都投降了,只有少部分宁死不降被灭族,剩下的少部分躲在山区里,避世不出。 自此,百越一战而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