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江陵政变虽已结束,但却不代表事情已经平息。 此次参与政变之人波及了整个文官群体。 可以说,这是在朝所有文官向泰安帝发起的一次反击。 导火索虽是肃贪,但根源却是泰安帝推行的新法。 这是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无法寰转。 当夜,绣衣卫、内卫齐齐出动。 伴随圣驾来到江陵县的文武高官们,至少有九成皆被绣衣卫、内卫给抓走。 整个江陵县内风声鹤唳,侥幸脱难的官员们更是人心惶惶,不知未来在何处。 …… 荆楚巴郡城。 苏云轩高坐堂内,下方站着巴郡大小官员。 他面无表情地听着地方官员向其汇报着新法成果。 荆楚的绣衣卫被洛珩整顿过,严密地监控着所有地方官员。 故此,新法在荆楚推行时,无人敢阳奉阴违。 这使得新法成果极其惊人,整个荆楚也一跃成为仅次于江南的赋税“大户”。 只是苏云轩心下却并不高兴。 新法虽是他提出的,泰安帝也力排众议,任命他主持新法推行。 但各地新法实施效果其实并不太好,唯一毫无阻碍的荆楚,却偏偏靠着绣衣卫的监督,才如此顺利推广。 这让苏云轩总有种新法在荆楚成效显著,是因为洛珩,而不是他的缘故。 一向心高气傲的他,心中难免会失落。 “大人?荆楚已经在很短时间内成为赋税重地,为新法的推广树立了榜样。” “您为何看着并不高兴?” 下首巴郡郡守小心翼翼看了苏云轩一眼,道。 苏云轩收回思绪,淡淡地道。 “荆楚的成果,是在洛珩都督和绣衣卫的推动下取得的。 “我们不能因此自满,需要继续努力。” 也正是因为傲气。 苏云轩不屑窃取新法成果。 他觉得,荆楚新法大行,洛珩和绣衣卫出力更大。 那就不是他的功劳! “可是……大人,主持新法的终究是我等地方官员。” “绣衣卫固然起到了监督作用,但也不能说功劳都是他们的吧?” 有来自江陵城的官员,皱眉说道。 新法在荆楚大行,朝廷必然要论功行赏的。 这群地方官员,之所以大力推广新法,除却绣衣卫虎视眈眈盯着他们外。 何尝又没有想要立功的心思? 但现在,苏云轩竟把功劳都推到了绣衣卫身上。 这让在场的荆楚官员们如何能接受? “我何尝说荆楚官员们无功了?” 苏云轩瞥了江陵城主一眼,奇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