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只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就一定会被人发现,反过来也是一样的,他们也可以发现其他高空上的动向。 漂亮国拥有面对全球的空间监测体系。 这方面暂时还要领先国内。 所以只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就一定会被发现,推测出具体的实验内容,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但是,测试必须要进行。 一个全新的武器技术,只有经过一次次的实验才能发现问题并进行完善,只有到足够完善的程度,才能到制造和服役的阶段。 另外,被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 如果掌握更高端的军事技术,就必须要让其他人知道,否则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现在的国际情况就是如此,国内拥有最高端的洲际导弹技术,为什么要公布出来呢? 为什么要进行发射的威慑呢? 这就是一种威慑。 现代人类掌握的军事技术来说,世界大战根本打不起来,打起来就可能让人类面临灭顶之灾。 所以对外威慑才更加重要,有足够多的威慑才能让对手畏首畏尾,从而更加保证安全性。 …… 源点论研究中心,中心主楼二层。 张硕和高晓明也在谈国际舆论上有关中程导弹的消息,他们了解佟智国团队的实验,也知道军方以实验技术研发了地面武器。 他们都第一时间想到了武器的测试,而在看了爆出来的图像以后,他们已经百分百确定是武器测试了。 导弹上的浓烟,和离子核力场‘腐蚀’地面非常类似。 高晓明就小声问了一句,“应该是那种武器的测试吧,120多公里的高度……” 他抿着嘴摇摇头,好奇的问道,“你觉得覆盖高度有多少?” 军方武器的研发是以佟智国团队实验为基础,但研发的武器对技术应用达到什么程度也不确定。 他们都没有准确消息。 “估计几百公里吧。” 张硕开玩笑的说了句,“从理论上来说,射程能直接覆盖到月球,但实际上,当然不会供给那么高的能量,而且离子团发射过程中能量会消减,差不多几秒就结束了。” “几秒,是多远?”高晓明又追问问了句。 张硕倾向的摇了摇头,没有在话题上继续多说。 他心里是有估计的。 从理论上来说,离子团发射初速度能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但因为越加速,需要的能量就越庞大,达到光速的几百分之一就差不多了。 哪怕是光速的千分之一,每秒也高达300公里。 以常规来说,算上大气层中的衰减,离子团的能量能保持四到五秒。 从地面发射口到120公里的高度,最多也只需要一秒,而冲出大气层的过程中,离子团也会减速,但离子团不同于实体物质,受到大气层阻力强度并不高,能降低一半的速度就不错了。 所以,算下来,地面测试的武器打击范围,最低也能够覆盖1000公里高度。 张硕并没有和高晓明继续谈这个话题,而是说起了原子核核力的理论和技术问题。 高晓明的来意也在此,他希望了解更多详细的信息,也希望能够得到张硕的指点。 比如,基础实验方向。 张硕也给了建议,“你们的研究要做很多基础实验,最好是从低温低活跃性的单元素离子起步。” “先从锂元素开始,实际上我觉得以锂为基础材料也可以,缺点是释放能量效率并不高,再加上粒子活跃性强,内部能量平衡控制问题需要解决。” “如果能找到更适合的单元素物质就更好了。” “我个人认为,不建议实验铁以上序号的元素,因为释放能量强度会非常高,控制会更加不容易。” …… 张硕和高晓明谈了以后,给了他一些基础理论的资料。 这些都和电磁力、强力的研究有关。 不过实际上,理论资料对实验帮助不大,拿回去也只能让项目组内的学者们,对理论更加的了解,可能会对他们确定实验方向带来帮助,当然前提是对理论有深入的了解。 等高晓明离开以后,张硕倒是等到了一个和武器实验有关的消息,军方实验团队送来了一些数据。 这些就是实验数据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