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数据密密麻麻的放在一起根本让人看不懂,也只有张硕能够了解其中的信息,并和理论研究联系在一起。 这些实验数据,能够帮助他了解电磁力干涉强力后,所产生的特殊力场对物质乃至于粒子带来的影响。 军方部门还就武器测试问题,专门咨询了一下张硕,主要问了一下离子团加速的偏差问题。 这牵扯到了离子团轨迹的精准度。 离子团是在设备内部进行加速的,因为加速是在环形加速器内,也就是个类似于圆形的轨迹,速度过快的时候就会有粒子撞击到加速器管道。 离子团轨迹不断变动并进入反应口的过程中,轨迹修整也会受到管道的影响,就会影响到发射瞬间的精准。 哪怕轨迹只有一点点偏差,甚至下意识觉得可以忽略不计,可到几百公里、上千公里外就不同了。 轨迹精准,可不仅仅牵扯到管道的问题,还牵扯到撞击带来的离子团变化,乃至以场力变化。 张硕了解问题以后,就根据实验数据做了一个计算。 因为问题牵扯的因素很多,他甚至建了一个C级难度任务,还在办公室里整整闷了三天,他终于完成了全部的计算,给了军方方面一组稳定轨迹控制的可调范围。 这样就解决了武器的精准问题。 在解决了问题后,张硕就把所有相关计算的内容都销毁掉,随后又重新投入到理论研究中。 …… 张硕默默做的工作,影响还是很大的。 军方武器团队根据数据对于设备进行了修正,随后就开始准备第二次测试,实际上,第二次测试是准备几个月以后才开始的,主要就牵扯到了轨迹的稳定性,换句话说,他们不确定发射出去的离子团,能在既定高度精准命中目标。 现在有了张硕提供的轨迹控制数据,直接对设备进行小幅修正就可以,然后就可以下一次的测试。 这次的测试,距离上一次有一个月左右,打击目标则变成了高度为500公里导弹。 500公里,已经处在外太空了,高度可以说是质的提升。 这一高度属于中段反导拦截技术,也是最为高端的反导拦截技术,因为导弹发射的初中段还处在自己国土范围,一般是无法进行拦截的。 如果是在末段进行拦截,导弹的速度已经达到了几马赫以上,技术难度非常高,也可能会对地面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远程导弹来说,拦截的最佳位置就是外太空飞行的中段。 这次的测试若是能够完成,那么新的武器技术就已经赶超国内掌握最高端的反导武器技术。 测试,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当把拦截高度提升到500公里以上,就连更上一级的决策人,都关心起了测试问题,也给武器研发团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在紧张的氛围中,还是迎来了测试的时刻。 导弹,已经发射升空。 在高度达到100公里的时候,导弹已经被雷达锁定,同时,地面测试武器开始启动、预测。 这个过程速度要非常快。 如果真正进入反导打击,根本不会留有多少准备时间,同时,也限制了离子团在环形装置中的加速时间,速度不可能提升到太高。 在进行了几分钟准备后,伴随着一声‘发射’的指令,离子团被成功发射出去。 好多测试人员都紧紧闭上眼,有些人还双手放在胸前进行祈祷。 没等多长时间,指挥中心就传来一声呼喊,“成功了!” “成功命中目标已经被击落……” “呼啦~~~” 指挥中心顿时沸腾起来。 地球的另一边。 空间信息中心,信息管理局的员工安德鲁-霍楚尔,忽然盯着一张即时传送的图片愣住了。 “上帝啊!” 他深吸一口气,站起来喊了一声,“快来看看,你们绝对想不到发生了什么!” 旁边好几个人都围了过去。 乔希-阿博特也同样走了过去,走到一半的时候就听到霍楚尔喊道,“好像又是一发中程导弹,517公里高度,西北部109xx区域,疑似发生故障冒出了大量的烟雾。” “它正在快速下坠……和上次一模一样。” “我希望,只是个巧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