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想要挖的人才,除了江辉之外,到现在为止还失手的。 他觉得形势变了,也许江辉的心态也变了。 “嗯,能挖他过来是最好的,实在不行就换一种合作方式,看看能不能让他帮我们做一些事情。” 耿卫东这么一说,余江心中立马就松了一口气。 自己挖人的压力大幅度下降了。 相比挖人,找江辉帮一些忙,难度肯定就要低很多了。 同样的事情,在上汽那边也在发生。 “小汪,这个培训讲师江辉就是你之前说的首都汽车制造厂的江辉,他写的《项目管理》这本书,听说一机部那边已经安排了出版社去出版,到时候会在全国大规模的销售。” “这种事情,部里面可是很少这样子做的,这充分的说明了《项目管理》这本书很有价值,很受部里面重视。” “你带着设计处的两名同事,去首都参加一下这个培训。” 厂长于金把设计处处长汪会亮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直接给他下达了出差参加培训的任务。 这对汪会亮来说,自然是好事情。 能够出差去参加培训,不管是在后世还是现在,都是比较难得的机会。 在许多厂里面,为了这么一个培训的名额,指不定还能搞出不少的幺蛾子出来呢。 “厂长,这个江辉精通《汽车设计》,现在又很懂《项目管理》,他到了首都汽车制造厂才一年的时间,就搞出来了不少的名堂。” “新款BJ212的横空出世,更是给整个华夏汽车行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我觉得这一次的培训,是深入的了解这个竞争对手的好机会。” “要不然到时候首都汽车制造厂快速的重新设计生产一辆轿车,必定会给我们的沪上牌轿车带来很大的冲击。” 虽然各个汽车厂的产品都是统一调拨和分配,但是好的产品和坏的产品,他们的销量情况肯定还是有不一样的。 哪怕就是统一调拨的,大家也想使用质量和技术更好的产品。 新款BJ212无疑就是各个单位想要的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