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前一百名士子,都是人中龙凤,总该要有些不同的待遇。” “将其姓名以大字书写于金榜上,在灞桥公示,以取金榜题名之意。” “朕也会自未央宫中设宴,与其详谈。” 贾诩应下这些事情,却又将三份试卷单独方才了刘协面前。 “还有一事需要陛下亲自定夺。” “虽是要按照分数打分,但头部的那几名人中龙凤总归相差无几,实在不好评分,还请陛下亲自定下三甲,圣心独裁。” 三张打着九十二分的卷子放在刘协面前,让刘协抬头看了眼贾诩这个老狐狸。 这是真的一点错都不愿意犯啊! 刘协本不愿去干预这件事,却发现其中两份试卷的名字无比熟悉。 司马懿、杨修。 两人果然一同闯入了前三甲。 剩下一人,则是扶风人苏则。 刘协心头痒痒,终究还是翻开了三人的试卷观阅。 其中苏则的最为简单。 就是正直! 一力破万法! 其文字中始终透露着对于律法的捍卫以及对于实用主义的称赞,十分契合朝廷现在的风向,所以他能够得到高分其实并不奇怪。 但司马懿和杨修的试卷却让刘协不自觉的皱起眉头。 默写,还有第一道关于律法的题,二人几乎没有拉开差距。 但第二道在“有教无类”的问题上,杨修总归是因为其出身更敢触碰世家的红线,所以在得分上压制了司马懿。 可第四题和第五题,在这两个偏向战略和军事算术的问题上,司马懿却远远超出了杨修不止一筹。 算术自不必说。 在针对蜀地战略上,杨修只是将“休养生息”四个字颠过来倒过去来回说,还动不动往微言大义、圣人言论上去扯,却是犯了士人常见的毛病。 司马懿的策论则干练了很多。 虽然他和杨修一样,也是提倡朝廷休养生息,暂缓出兵。但却给出了八条具体的措施。 其一,曰“先治心”,要治民者做到“心气清和,志意端静”。 其二曰“敦教化”,要宣扬道德,使百姓向善。 其三曰“尽地利”,需劝课农桑,不违农时。 其四曰“兴科举”,需维护科举制度,并且将其范围逐渐延伸到凉州、益州,让更多寒门百姓受益。 其五曰“恤狱讼”,要明断狱案,不能滥施刑罚。 其六曰“均赋役”,既均平赋役,调济贫富,不可舍豪强而征贫弱。 其七曰“通道路”,朝廷要修缮道路,加强关中与蜀地之间的联系。 其八曰“宣太平”,即利用百姓已经经历了十余年战乱的厌战心理,宣扬太平之道,可称为攻心之计。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将司马懿写在卷子上的这八条措施稍稍修改,就完全可以当做朝廷的公文发出去,成为朝廷的政策。 可即便如此,也犯不上让刘协为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