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盛明兰则是被皇后赐下一柄凤簪,也赐下圣旨财物,嘉奖救驾之事。 至于诰命,要等她嫁人以后才能操作。 养心殿 赵宗全、赵策英、楚鸿、顾廷烨等人齐聚,一眼望去尽是禹州猛将,新君亲信。 如此这般新帝党核心成员汇聚,自然是因为太后的事情。 曹太后不是个讲究人。 先帝驾崩的时候说的是让武将之首的英国公和百官之首的韩大相公这两位上柱国辅政,维持天下稳定,治政天下黎民,谁曾想太后悄悄把持着玉玺不放,又跳出来垂帘听政? 要说是个小孩子,那太后垂帘听政的确没什么问题,可新帝都四五十的人了,太后还垂帘听政,谁能甘心? 最重要的是,太后明显有点喜欢兖王和邕王留下的那几个孩子,鬼知道她会不会悄悄培养一两个取而代之? 就太后这一番操作,谁看了不迷糊,谁看了不心慌啊? 除了心慌是,新帝如今的地位也是极其尴尬。 相比于兖王和邕王,新帝可谓是匆忙登基,偶然上位。 偶然上位,影响力自然是一般,莫要说是黎民,即便是地方官吏,怕也是从来没有听过这位新官家的名字。 如今,又有太后垂帘听政,新帝的位置不免就有些尴尬。 你要说新帝是傀儡吧,新帝的外甥是当今韩系的唯一继承人,外甥的老师更是当今宰辅大相公。 文官一方,韩系这股文官集团里最强的力量,从新帝和楚阁老关系是舅甥的时候,韩系已然可以为新帝所用。 武将一方,当英国公默不作声,宁远侯府嫡次子顾廷烨潜邸从龙的时候,一部分勋爵世家的力量也为新帝所掌握。 傀儡,明显是不符合新帝的定位。 可你要说新帝不是傀儡? 这都五十岁的人了,当年也是入宫特意培养过的,也算是有能力。 这种情况下,太后临朝垂帘听政? 不是傀儡,太后能垂帘听政? 从古至今,五十多岁尚且被垂帘听政的皇帝,哪一个不是傀儡? 况且,新帝偶然登基,一时间的影响力着实不大,大多数官吏甚至都没听过名字。 尴尬! 这也是赵宗全急切让外甥越级跳入内阁的原因之一。 外甥的影响力越大,新帝党的影响力也就越大,他这个皇帝的影响力也就越大。 总不能政斗的时候,作为裁判的太后没下场,同样是裁判的皇帝也下场吧? 谁先下场,谁就输了一半。 如今,新帝党汇聚,自然是为了将那御座背后的帘子撤了。 只要那帘子在御座背后一天,皇帝和太后注定就得斗起来,这天下就不可能真正安生。 实在碍眼! “我如今是举步维艰,如履薄冰啊!诸位以为,接下来应当怎么走才好?” 赵宗全喝了一口清茶,望向一干人等。 当然,说是如履薄冰,其实也是夸张说法。 文有入阁外甥和当朝宰辅大相公韩章。 武有多年威望的宁远侯府顾廷烨。 日子也没那么难过,至少他说话在朝中还是能管用的。 说话管用,可以代表的东西实在太多。 至少,对于一个匆匆上位的皇帝而言,足够了! 禹州一系的猛将互相望来望去,要说打仗杀敌他们是真心不怕,可论及朝政,那真是两眼抹黑。 不说一点也不懂吧,却也差不多。 毕竟,谁能想到他们也有机会上朝堂,走上高端局呢? 顾廷烨一边端起茶水喝了一口,一边望向楚鸿,他当年也是进士之材,心里早就有那么点稿腹。 不过,如今有着楚鸿这个慢慢开始坐镇中枢,未来几十年也是坐镇中枢的人,他那三板斧自然也没有献丑的必要。 楚鸿看有点众望所归的意思,当即也不推辞,起身答道:“陛下新君即位.” “鸿儿,私底下就不要这么端着,喊舅舅!” 赵宗全笑呵呵的打断,他可就这么一个亲外甥,这些年也亲近,怎能因登基而生分? 楚鸿笑了笑,顺着赵宗全的话改口,“舅舅如今收纳文武能臣汇聚。朝堂里的臣子一个个又都才经历宫变,也不喜欢党争。 您是皇帝,占着一个“大义”,太后是先帝的妻子,占着一个“长辈”。 可【君】是在【亲】的前面。大义自然也不能为长辈束缚。 只要您慢慢发展势力,拉拢中立派系,扩大影响力,将太后党打败的迟早的事情。” 楚鸿没有说半点胡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