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自古以来,太后和皇帝争,从公平性来讲,天平一直都是在皇帝这边。 当然,看遍史书,自然能看到摄政的强势太后不少。 可要是反过来看,那些没有太后摄政的朝代,才是那个“君”胜过“孝”的大多数情况。 如今,舅舅赵宗全的优势远远不是原剧本里那般可比的,自然也就没必要搞什么歪门邪道。 大势碾压,不断积累,才是正途! 赵宗全也是赞成的点了点头,他虽然是匆匆上位,但情况比起史书上那些匆匆上位的皇帝不知好了多少。 甚至,他如今的权势,在史书上也是中等偏上的。 太后强势,但有外甥可依靠,颇有势均力敌之势。 如此,自然也就没必要剑走偏锋。 楚鸿沉吟数个呼吸,又继续说道:“舅舅如今即位,太后趁着舅舅根基不稳而垂帘听政,实在是让人惊骇。 依我看,当今最重要的无非是三件事: 一是清剿兖王和邕王两党残余势力,二是想办法从太后手里拿回玉玺,三是拉拢文臣武将,新开恩科培养天子门生。” 看看,这就叫专业! 赵宗全深深吸了一口气,紧张的内心放松不少。 他当年也读过不少书,大势之类的也能分析,但他匆匆到汴京继位,也有多年没有思量接触这些事情,主要的问题却是有点摸不准大方向。 如今,外甥一将大方向说出来,刹那间蒙在他眼前的迷雾便散去,他也知道该怎么做了。 “玉玺要想拿回来可不容易,太后于朕本就高一个辈分,朕又是突然上位,太后要是紧紧把持着,要想拿回来必然得是一番惨烈的争斗。” 赵宗全也不着急,静静分析起来。 “不错,太后把持着玉玺不放,俨然是没有将先帝遗诏放在心里。陛下真龙天子,又有韩大相公和英国公辅政,难不成有什么事是不能解决的? 那太后分明就是想要继续掌权,可她争权也就罢了,偏偏养着兖王和邕王留下的几个幼子,这却是何故?太后既然都这么做了,那一番斗争自然是避免不了的。” 顾廷烨赞成至极,有些东西做了就是做了,回不了头。 太后垂帘听政,当她垂下帘子的那一刻,新帝和太后注定有一个得彻底失去权势。 赵宗全一声叹息,这事是真难办。 玉玺和太后宫里几个小孩子如同一柄利剑悬挂天际,他要是不想被人当狗一样拿捏,那就得争! “清剿兖王和邕王残余势力,这事交由鸿儿去办,也不会有什么差池。恩科一事,鸿儿认为谁比较合适?” 赵宗全他是不太懂这些东西,但他知道这些事情肯定有一定的讲究。 他如今初来汴京,不知道的事情求教为好。 “按理来说,恩科应当是正二品官员和正三品官员分别任主裁和副主裁。 不过,今年到底是舅舅的第一次恩科,最好还是莫要让人走了捷径。 如此,便是高规格主考。也就是内阁大学士任主考官,从二品或是正二品官员任副主考。” 楚鸿沉吟片刻,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新帝的第一次恩科,公平性是最重要的,要大幅度笼络寒门子弟。 走关系之类的可以有,但是必须是极少数,少到在汴京都没几人能走关系。 如此,在几百个进士的基数下,几个或者十几个走关系的,影响其实不大。 这种,其实也差不多就是绝对公平了。 赵宗全听懂了楚鸿的意思,当即点了点头。 内阁大学士和一位二品大员担任主考和副主考,那些走关系的也不太好找门路。 就算是真的找,有资格找内阁大学士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不影响公平! “科考时日如何?” “恩科由礼院负责,一般是将考试时间定下,昭告天下,再恩科。 会试三年一途,按理当是明年满三年。可开恩科。不过,按例新君登基都会早开恩科,以示仁慈。 这里面却是有两种早开恩科的方式,一种是今年开恩科,过三年再恩科,也就是将恩科时间提前一年;一种是今年开恩科,明年也开恩科,过四年又开恩科,即在此前的三年恩科原定时间上多插入一次恩科。” 楚鸿耐心的解释道。 “要是插入恩科,那便是两年可得两届天子门生?” 赵宗全眸光一亮,他喜欢这种。 “不错!” “那便今年明年两次恩科!此次恩科便由鸿儿任主考官,全权负责,副考官和其余阅卷一干人等伱到时候列个单子呈上来就行!” “是。” “文臣之首的韩大相公是鸿儿的老师,天然站在我们这一边。但,武将之首的英国公当如何拉拢?” “父亲,儿臣以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