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对霍奇猜想的研究更具有信心。 可惜这剂强心针的效果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很快他便发现从这个方向研究,进度始终没有出现新的增长。 就像是从一个困境进入了新的困境。 出现这种情况,大概率说明眼下的证明思路并不是正确的。 也就是说需要推翻重来。 如此先前他的那些手稿,就全部成了废稿。 没有任何价值。 不过这种情况倒也在他的预料之内,毕竟真那么容易证明的话,也就不会被称作是世界数学难题了。 何况还是世界数学难题中最抽象的。 但眼下的困境并不能说明问题,他证明霍奇猜想的信心并没有消失。 反正在时间方面,非常充足。 下秒他站起身走到窗户处将窗户关上,顿时又若有所思的低喃起来。 “看来要和德利涅教授多交流下代数几何,这样或许能帮助我诞生灵感。” 通过这段时间对霍奇猜想的研究情况,他深知单靠自己还是难度太大了些,与数学家们互相交流探讨,说不定更容易碰撞出新的灵感。 而在代数几何领域,德利涅的权威程度绝对是没有人质疑的。 关键对方还在霍奇理论的研究上,有着不小的科研学术成就。 但就当他准备打开电脑发一封邮件时,目光又落在了墙上的钟表指针。 看到都已经过了晚上十点,略作思索摇摇头低喃。 “算了。” “还是过两天再说吧。” “明天的首飞测试可不能耽误。” “早点睡觉。” 说完洗漱好便回到床上休息,让自己明天保持一个精神的状态。 是的。 经过这两个月的组装,无人机已经通过了全项地面测试流程。 具备首飞测试的要求。 经过所里的研究,决定把试飞时间定在明天。 至于无人机则依旧沿用之前的名字,型号为翼龙察打一体无人机。 其飞行测试内容,主要为最大飞行时间和航程,以及最大起飞重量。 因为锦城飞机设计研究所的无人机项目,从立项之初便被其他两个研究所关注。 都很关注这样远航程重挂载多用途的无人机,实际表现具体能达到何种程度。 所以奉天研究所的高玉河院士,和西飞研究室的黄运良总设计师,得知翼龙要进行首飞测试后,也都表示要过来观看。 今天下午就已经全部到达锦城。 除此之外。 还包括航空工业董事长陆东明,以及空军方面指挥官岳金伟。 无一例外他们都对翼龙充满好奇。 如果只是普通的无人机,那么这种首飞测试,基本都是研究所内部的事。 关键先前在航空工业集团会议上,徐源讲解了翼龙无人机的预期参数。 那上万千米的最大航程,以及超过四十个小时的续航时间。 无论哪个数据都让人不得不关注。 况且在这种航程续航下,最大起飞重量还直接超过了6000千克。 这种性能强大的无人机,相信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能够得到。 不过那么多人前来观看首飞测试,这对于翼龙整个项目团队也是压力倍增。 毕竟这要是最终测试结果和预期相差太多,那锦城飞机设计研究所就显得丢面子了。 …… 彻夜无话。 翌日。 徐源在所里食堂吃完早饭,便和梁占军赵岳峰等项目团队成员,前往锦城飞机设计研究所机场。 当初正是在这里,面向世界完成了第五代国产隐身战斗机的首飞。 向全球展示了最先进的隐身战斗机。 而今天则是翼龙的舞台。 只是唯一的区别是,这次属于内部首飞测试,暂时并不会向外界公布。 主要翼龙的各项参数实际会达到何种程度,目前还都是未知数。 肯定不会贸然公开。 徐源刚来到测试机场,眺望过去顿时便见高玉河和黄运良以及陆东明这些熟悉身影。 另外岳金伟也早就来到了现场。 然后便是锦城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贾跃光。 因为正值七月份天气炎热季节,大家基本都穿着淡色短袖衬衫。 只有岳金伟依旧是全身制服。 但让他有些意外的是,对方几人正和常汉平交谈。 看上去还关系很熟络样子。 不过想到奉天和西京研究所项目,除了海外进口也会使用西发的发动机,对此互相熟悉倒也正常。 念头停留在这里,徐源也不再迟疑,当即加快脚上步伐走了过去。 “高院士。” “岳指挥。” …… 近前后徐源先和距离最近的高玉河和岳金伟打了声招呼问候。 随即又和后面的黄运良陆东明,以及常汉平等人互相寒暄了几句。 话音刚落,耳旁便传来高玉河惊喜的声音。 “刚才要不是和老常聊,我们还不知道你这架无人机使用的涡桨发动机,居然是你自己设计出来的。” 尽管知道徐源在多个领域都有研究,但在此之前并不知道徐源还懂发动机。 并且从常汉平的评价来看,所设计的发动机性能还非常优越。 无论他还是黄运良,自己研究所的飞机项目,研发都离不开发动机。 能看到国产发动机技术更新,那绝对是好事。 “老常对你设计的发动机可是赞不绝口,甚至连带国产发动机技术都实现了更新。”没等徐源开口回答,旁边的黄运良也迫不及待插话说道。 将两人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徐源只好笑呵呵回答。 “我也就是偶然有了那么点想法,所以才拜托常工他们帮助研发,能让国产发动机的技术升级,确实是意料之中的惊喜。” 依旧秉承着谦和的态度,并没有把功劳全部都拦到自己头上。 常汉平闻言立马又接话道: “徐教授对发动机的可不是一点想法,其水平早就在我之上了。” “也不怕你们笑话,这段时间我可是经常缠着徐教授讨论发动机技术,并且所得到的收获非常大。” 众人听着常汉平如此不吝啬的称赞徐源,对徐源拥有的发动机研发技术,也顿时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同时越发感到徐源的天赋变态,无论在哪个学科领域都能获得成果。 接着旁边的陆东明也不再保持沉默,对这件事发表了自己评价。 “这些年因为咱们的发动机技术缺陷,包括隐身战斗机在内的尖端飞机在内,大部分都是从海外进口先进发动机。” “从长远看对我们的发展是不利的,并且我们也始终秉承着去海外化理念。” “争取让每架飞机都实现百分百国产化。” “徐源能自己设计发动机,还间接帮助国产发动机技术迈入新层次,这确实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只要国产发动机能崛起,以后就能逐渐对战机上的海外发动机更换。” 陆东明讲到这里,整个人的情绪也显得非常兴奋。 显然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待陆东明的话音落下,站在徐源身旁的梁占军这时嘴角噙着笑容说: “说起来这次我们的翼龙无人机,无论航电系统还是材料发动机,全部都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国产化,也算是新的里程碑。” 讲这话时丝毫没有掩饰脸上的骄傲和自豪。 作为所长的贾跃光,这时候虽没有开口发言,心里却止不住高兴。 不管怎么说翼龙无人机都是所里的项目,表现出色他这个所长也脸上有光。 而相比较陆东明的关注点在发动机上,岳金伟更好奇的则是无人机情况。 毕竟将来无人机服役的话,具备多大程度的战力是非常关键的。 于是在这个时候,他迫不及待之下,当即看向徐源询问了句。 “那个徐教授,你们研发的这款翼龙无人机,真能达到之前会议上所提到的参数吗?” 徐源看到岳金伟的期待已经被彻底引了出来,顿时脸上堆着神秘笑容回答。 “岳指挥。” “说实话在没有正式进行首飞测试前,我也不能准确判断具体的表现参数。” “不过我对翼龙很有信心。” “相信等下会给大家一个很大的惊喜。” 倒不是说他故意卖关子,毕竟目前无人机只进行了地面系统测试。 具体飞行下会有什么样的表现,确实不太好预料。 没法给出精准的判断。 总之用一句俗语来表示,那便是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才能知道。 但这无疑其让岳金伟更加期待起来。 甚至这种程度,都要比得上先前隐身战斗机首飞的时候了。 下秒再次忍不住催促道:“那测试就赶紧开始吧。” 这话也深得黄运良和高玉河他们的认可,纷纷接过话茬跟在后面附和起来。 “时间差不多了,确实该开始了。” “就让我们看看这款无人机的表现,是否能达到预约数值。” 话讲到这里,徐源看了下时间,发现和原定的差不多后这才扭头向梁占军看去。 “那就开始吧。” 梁占军闻言立刻点头:“没问题,估计小赵他们也有点等不及了。” 说完便立刻安排起来。 很快在现场众人的注视下,只见右手边的库房门缓缓升起。 从里面驶出一架体型庞大的飞机。 肉眼望去机长超过了12米,其翼展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4米。 加上四米多高的高度,和浅灰色的涂装,从视觉上绝对是个大家伙。 要知道哪怕是国产隐身战斗机的翼展,那也才达到了13米左右。 大家看着这样一架庞大有冲击力的飞机,若不是知道详细情况,恐怕很难想象这会是一架所谓的无人机。 同时很多人脑海里,在这一刻也不由得浮现出一个问号。 如此庞大的飞机,真能有那么大航程吗? 至于此刻的黄运良心中,尽管不止一次告诉自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