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眼前这架飞机只是无人机。 但脑海中仍不可避免的出现另外一个声音,质问这难道真不是轰炸机? 就在观看席上大家思绪快速运转时,只见赵岳峰小跑来到台上按流程进行汇报。 “报告总指挥。” “翼龙无人机已完成最后检查,满足飞行要求。” “申请开始进行试飞。” 徐源作为翼龙无人机项目的总负责人,今天在这个场合自然担任现场总指挥。 听完赵岳峰的报告后,接着便按照流程下达指令。 “允许起飞。” 话音刚落便见赵岳峰小跑回到电脑前,开始操作对飞机下达飞行指令。 很快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能看到无人机尾部的涡桨发动机开始工作,飞机在跑道上经过一段距离的行驶后成功脱离地面向着空中飞去。 整个过程堪称是一气呵成。 对此徐源看到大家都在仰着脖子锁定无人机,便笑着在旁边进行讲解。 “本次飞行测试的主要是最大起飞重量,目前飞机是处于满荷载状态。” “现在看来应该是成功达到了预期。” 虽说首次飞行测试,飞机不会搭载弹药,但为了测试数据自然会特意增加重量。 而从起飞时的状态,和眼下稳定的飞行姿态看,显然测试非常成功。 哪怕是达到了预期的最大6200千克起飞重量,飞机依旧不会受到影响。 此刻岳金伟听到徐源的介绍,心里面也可谓是非常的兴奋激动。 既然最大起飞重量已经证实,那上万千米的航程和四十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应该也都没有问题。 正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架翼龙无人机的含金量将大幅度提高。 毕竟大的载弹量和远航程,对于敌人来说绝对是不想面对的噩梦。 况且相比较战斗机轰炸机,无人机的研发成本和维护成本,肯定要少的多,可以大批量的生产服役。 如果面对某些特殊的战场局势,甚至可以化身空中炸弹卡车进行攻击。 正当岳金伟思索着这些时,下秒耳旁顿时又传来徐源的声音。 “在我们对翼龙无人机的设计中,两吨载荷的外挂主要挂载常见小型导弹外,还包括近程中程空空导弹,以及小型炸弹和弹药撒布器等。” “因此这架无人机不仅能作为炸弹卡车,还可以执行电子侦察和压制以及集束弹药撒布任务。” “甚至一定程度的空中自卫打击,制空作战任务等。” “另外内部的0.3吨载荷为任务设备,例如光电传感器和卫星导航以及数据链等。” “真正体现出他的多用途。” …… 就这样在徐源的讲解下,翼龙无人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测试也圆满完成。 紧接着便是最重要的最大航程和续航时间。 因为理论上无人机的航程会超过一万千米,续航时间在四十个小时,所以提前便为其规划好了无人机的自主飞行路线。 不出意外的话,这次测试将持续两天时间,横跨国内不少城市。 当然飞行路线有意偏离了人群密集的城区,更多是掠过农村和野外上空。 就算是偶然被拍到,也只会当成正常的飞机,并不会带来什么影响。 由于测试时间的问题,待飞机重新起飞消失在视野之中后,徐源他们留在观看席上的意义也不大。 随即便见徐源主动站起身,对眼前的众人说: “我们给无人机操控系统准备了专门的房间,大家可以去那里观看无人机的视角画面。” 话音刚落。 便见岳金伟陆东明他们动作非常迅速,当即站起身走向徐源。 明显刚才翼龙的表现,已然加大了他们的期待。 对此徐源自然也不会耽搁时间,当即和贾跃光梁占军他们朝控制室走去。 —— 很快众人来到控制室,能看到赵岳峰等工程人员正坐在电脑前,时刻关注着无人机的整体状况。 而在中间的大屏幕上,画面里显示的正是无人机的视角。 从给出的数值来看,目前正处于几千米的高度,且飞行速度很快。 不过因为整个测试航程路线达到了一万千米,所以不同路段的环境也不一样。 并且会遇到复杂多变的环境,这对于无人机也是一种测试。 看能否凭借自身气动布局设计,保证稳定飞行。 期间还会在不同的高度下进行飞行,确保这架无人机在各个层面都没有死角。 这时当着大家的面,梁占军也没忘记继续讲述徐源在无人机上的贡献。 随即指着眼前屏幕中的无人机平台系统说: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翼龙无人机平台系统,主要程序也是由徐源搭建开发,在保证飞机自主航行智能识别目标完成任务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多架无人机自主协同配合作战。” “如果今后其它机型的无人机,也使用翼龙无人机平台的话,那么就可以组成无人机编队执行任务。” “配合战斗机使用的话,绝对可以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话音刚落旁边堆着笑容的贾跃光,也接过话茬笑呵呵补充起来。 “今天可是我们研究所,首次进行这么长时间的续航试飞测试,也算是创造了一项新的记录。” 而此刻同样开心的,则还是要数常汉平。 毕竟无人机的发动机表现出色,也算是给国产无人机狠狠打了波广告。 明明整个测试飞行时间跨度足有两天,但大家却始终显得情绪盎然。 除了去所里食堂吃饭上厕所,大部分时间都在关注着翼龙的飞行情况。 主要飞行时间每多一分钟,便越接近预期的参数。 很快来到下午。 这时似乎是有了什么发现的黄运良,突然脸色不由得变得凝重起来。 然后扭过头看向徐源讲道: “根据当地最新的气象预报信息,晚上无人机驶过预定路线时,可能会遭遇阵风和大雨等突变天气,这恐怕会对无人机造成很大影响。” “要不要提前更改线路,或者选择返航?” 无论无人机还是战斗机轰炸机,所能达到的续航都和环境脱不了关系。 在恶劣环境下,肯定会对飞机造成影响。 面对这种突变环境,无人机最终所能达到的最大航程肯定会出现下降。 无法实现预期的参数。 作为首次飞行测试,遭遇如此情况,选择更改线路或者返航都是比较适合的做法。 徐源听完黄运良的话,自然清楚对方在担心什么。 但对此他却摇了摇头。 “这么长时间的续航,我们的无人机执行任务时难免会遭遇突变天气。” “必须要克服才行。” “在设计无人机气动布局外形时,我特意采用了翼尖小翼的特殊布局,可以减小飞机的诱导阻力,以此增加飞机的稳定性和最大航程。” 黄运良看到徐源如此胸有成竹,自然也不再过多劝说什么。 反正等到晚上便能知道飞机的具体表现情况。 …… …… 苏宏翔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平时最喜欢到野外寻找适合的角度拍摄风景。 因为专业性比较强,且经常在微博上分享照片。 倒也能称得上是一位摄影博主。 今天他特意选了空旷的地方,打算拍一组以黄昏落日为题材的照片。 可惜在摆好设备后,发现夕阳被云给挡住了。 “这天气还真是说变就变,从哪飘来这么多云,不会是要下雨吧。” 站在原地稍微稍等了会,却发现云层依旧没有散开的意思,于是暗自吐槽了一句后,便打算收拾设备放弃今天的拍摄。 毕竟眼下他距离市区比较远,等下要是真下雨的话就麻烦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天空上的一个飞行物突然引起了他的注意。 下意识仰起头查看起来。 “那是什么?” 作为当代还不到三十岁的热血青年,对于国内的战斗机自然都非常熟悉。 尽管碍于高度看不太清此时空中的飞行物,但从外形可以大致判断出并非熟悉的战斗机。 略作犹豫他还是举起相机拍摄了一张照片。 想着回家后问下广大网友。 事实上他也正是这么做的,晚上回到家里,他便把这张照片发到了微博上。 “傍晚回来偶然看到一个陌生的飞行物,我该不会是遇到外星人了吧?” 凭借着账号的粉丝基础,发布成功后自然很快便有很多人点进去查看。 但由于实在太模糊,且大家并没有多想,评论区基本都是针对外星人调侃的言论。 有些甚至直接说成是歼20战斗机。 苏宏翔简单看了下评论,觉得没什么意思,便关掉屏幕不再关注。 可他不知道的是,当时间来到第二天早上,微博又出现了新的照片。 尽管看上去同样模糊,但基本能确定照片上的陌生飞行器是同一架。 或者说是相同的型号。 关键他们两个拍摄地直接的距离,却足足有着上千公里。 并且最终网上出现的相似照片,还不止这两张。 如果推断照片中的飞行物属于同一个,那便说明这架飞行物始终没有降落。 热度开始增加之下,不但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还有很多航空爱好者加入进去分析。 认为很有可能是国家又研发出了新的飞机,并且续航时间达到了恐怖程度。 可对于这架陌生飞行物的种类,却没有一个人能猜得出来。 因为实在是太奇怪了。 “今天已经看到好几张不同角度的照片了,怎么感觉很多人都能遇到。” “中间跨度这么远的距离,并且一直在航行,感觉这个飞机性能有点逆天啊!” “该不会是咱们又研发出新战斗机了吧,这更新速度也太快了。” “通过公式计算这架飞机的翼展都超过二十米了,肯定不可能是战斗机,我倒是感觉是新型轰炸机。” “太好奇了,关键官方没有任何消息透露出来。” “反正不可能是外星人,更和海外的飞机没关,只要是咱们研发的迟早会公布。” “好像这架飞机还没有降落,这最大航程到底有多变态啊!” …… 网上因为几张拍摄的模糊照片炸开了锅,很多网友都怀揣着好奇参与讨论。 可硬是没有任何发现。 而此刻作为这飞机研发团队的徐源他们,在控制室内却对翼龙的表现非常满意。 根据无人机实时反馈出来的数据,经过晚上的恶劣环境后,飞机依旧保持着稳定的飞行姿态,并没有受到突变环境的影响。 另外根据预计的剩余航程,基本可以确定总航程达到一万千米是妥妥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