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乾隆得到这三样宝贝之后,爱不释手,觉得自己的书房都配不上这三件宝贝了,于是为它们开辟了新的书房,叫做三希堂。】 天幕放出了乾隆最爱的三件宝贝,其中,王羲之最为惨烈。 最爱的作品当然得配最爱的印章。他掏出自己巨大的传家宝”“乾隆御览之宝”,嚼里啪啦一通盖。 据不完全统计,王羲之写了二十八个字,乾隆却盖了一百七十二个章。 他越看越觉得王羲之厉害,于是提起笔在上面写了一个巨大的”神”。比王羲之写的字还要大! 不仅如此,他还想写心得,可是王羲之的书法,篇幅太少,不够他写。他干脆接纸,畅快地写心得体会。 到最后,王羲之的原帖不到整个篇幅的十分之一。要不是古青青画图标注,很多观众都不知道哪部分是王羲之写的。 如果说乾隆对苏轼的作品还算保守,那么现在就无比奔放。 华夏的书画讲究留白,可是乾隆一点都不管,恨不得霸占每一块空白,跟书圣贴贴。 王羲之忠实重量级粉丝*唐太宗李世民深深破防了。 他气不打一处来,额头青筋直冒,难得这么生气:”朕每次观看书圣的大作,都要沐浴净手,不敢有一点儿懈怠,从没有如此亵渎他的大作!” “竖子尔敢!” 唐朝文人还没有养成盖章题跋的习惯,连作者的落款都要藏在隐蔽的地方,唐太宗也不会在书法上盖章。 他快步回到书房,找到王羲之的真迹。他手上的书圣作品还干干净净,没有沦落到浑身牛皮癣的地步。 他心里稍稍舒服了:“呵,朕把书圣的大作都陪葬进昭陵,应该就不会被他亵渎了吧?” 王羲之不知道自己的作品上榜了,他正在书房废寝忘食地练字。不一会儿肚子饿得咕咕叫,方才想起要吃饭。 他于是拿起大饼,蘸了蘸汤,胡乱往嘴里塞。然后接着写字。 他的儿子王献之在院中看天幕,现在惊讶不已,快步走进书房。 “阿父,您快来看看,你的《快雪时晴帖》被……” 这时王献之像是看到了什么,愣在原地,一时没了声音,他的父亲居然满嘴是墨。 直到王献之提醒,王羲之才回过神,他以为自己蘸的是汤水,结果居然是墨水。 他倒也没在意,含笑说道:”这下可好,一肚子墨水了,下笔应该会更加顺畅吧。” 王献之无语:“阿父,你还笑得出来。对了,天幕提到了您……” 王羲之从儿子嘴里得知了前因后果,好奇地走出书房,微微抬头,便看到了乾隆的大作。 有些书呆子的王羲之一时间迷茫了。 如果乾隆不喜欢,为什么要盖章?如果他喜欢,又为什么要盖章? 他真是搞不懂了。 另一位王羲之的粉丝梦白也有些动怒:”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他如此对待右将军的书法,这幅作品还哪有潇洒可言?” 他直接拔出剑,剑光森冷,恨不得穿越到乾隆面前,让他不要瞎盖。 他倒也不是替乾隆说话,就是不想让李白这么生气以至于伤身。毕竟乾隆是一千年之后的人,他们鞭长莫及。 他还想让李白多活几年呢。 结果这时,古青青接着说:【让我们请出今天的第三位受害者,李白《上阳台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