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宝玉:我屋里又没一个针线上好的-《红楼之庶子无双》


    第(3/3)页

    “来的人是董家的一个总管,和北院那边张财说一句,说是来了京城,顺便和那边的爷们谈谈生意,明日会正式拜访。“

    贾琮点了点头,将这事交给孔安,“你安排人,明日着重让人探听一下,究竟要谈的是什么生意?”

    孔安领命之后,王朗又道,“大同那边,有个世袭指挥叫孙绍祖的,说是祖上与宁荣二府为世交,这几日来了京城,在兵部候缺题升,也往北院那边递了帖子侯见。”

    贾琮自是知道这中山狼,原著中,孙绍祖送了五千两银子找贾赦通关系,能够在兵部谋缺,贾赦也不知道怎地就那么大的胆子把人家银子接了不说,事儿没办成还光了。

    迎春也因此这般被贾赦卖给了孙绍祖为妻,一年不到时间,被虐待致死。

    贾琮便命孔安一并打听都说了些什么,贾赦怎么说,回头细细禀报,他心想着,孙绍祖上贾府来,无外乎应当还是为了谋缺一事,就不知道这一次贾赦打算如何挣这一笔五千两银子了?

    桌上放着一份新的邸报,朝廷这两天的大事都在上面,事关重大的一件是朝廷对金陵五大世家的处置,主犯斩首,从犯中男子七岁以上流放三千里,七岁以下没入宫中为奴,女子则尽入教坊司。

    接下来便是福建倭患严重,三月间,自福建福宁沿海,南至漳、泉,倭寇作乱,尽被扫尽,百姓死伤严重,宁德县城失陷,福建巡抚告急。

    看到这里,贾琮不由得好笑,因为其中刊印了一段话,便是侧面弹劾贾琮,“……浙江抗倭,剿而不绝,引倭为患至闵,倭寇突来剽掠,不及防备,民财殆尽,虏杀官民三百余人,千户徐某死于难,实乃无妄之灾。”

    贾琮乃是因浙江抗倭而得以封侯,今福建巡抚如此上奏,还被朝廷邸报行至各部院行省,其中意味如何,贾琮岂能不知?

    他也只是短暂生了一会儿气,顺着往下看,便是内阁对今年夏收的要求,还有夹在民政中间的一点信息,乃是有关福船营造之事,要求各省留意造船工匠,如有能工巧匠者,要及时上报朝廷。

    贾琮不知,这是不是皇帝将他所提议的海外贸易的事听进去了。

    除了挣钱,贾琮之提议乃是不愿大顺上下闭关锁国,而是早知天下事,早知防备,而前世这个时候,海上已经成了诸国开辟征伐之领域。

    原本大明时,朱棣在时,郑和七下西洋,那时候的大明乃是海上强国,之后,也不知为何,大明不但不再派船出海,甚至将郑和所积累的那些珍贵海图毁之殆尽。

    再之后,闭关锁国,大明亡后,清朝辫子入关,更是小民意识,无一有远见之帝王,最终带来百年屈辱。

    贾琮眼下虽在休假,但身为勋贵,深受圣恩,贾琮不得不多为帝王思虑,便是意见不被采纳,也要做出一番样子来。

    因此,他拿出一份空白奏报,孔安见此,忙上前为其磨墨,待墨汁稍浓,贾琮提起了一支鼠毫笔,在砚台上蘸墨,沉思间,已是有了思路,提笔写道,“宁国侯、飞熊卫指挥使臣贾等谨题浙江抗倭,臣归来不足三月,闻闵地倭患,臣诚惶诚恐,恨不能身在闵地,斩倭首以酬圣恩……今闵中倭乱为患,盖因鲁、浙二地抗倭多年,倭患清除,兵卒悍勇,寇不可挡,顺海而移,行至闵地,而闵数年无患,将校军卒,承平日久,遽然来犯,措手不及……“

    说白了,贾琮虽无为自己辩护之意,其中却也处处在推卸责任,若泰启帝多思多想,也会将锅重新甩到福建巡抚的头上,纵然没有倭患,难道卫所将校军卒就能安享太平,平时不练功,战时就认怂吗?

    将奏疏写好之后,贾琮命孔安明日一早送到布政司去,往上递时,内阁和泰启帝也都能看到,正好与邸报上的那份福建巡抚选段相映照。

    见时辰不早了,贾琮便喊了焦大进来,吩咐明日要带夫人奶奶你姑娘们去城外散心,命安排好护卫,又吩咐孔安叫外头车轿上提前做好准备。

    二人自是应下,贾琮这才往后院去。

    黛玉已是梳洗好了坐在镜子前,紫鹃服侍她通头,见贾琮进来,忙起身相迎。

    贾琮握了她的手,“你忙你的,吩咐人服侍我沐浴就行了。”

    黛玉心头一动,正要吩咐紫鹃,却又想着,究竟是不是自己吩咐了谁,琮哥哥才会用谁?便命人唤了晴雯来。

    贾琮并没有多想,黛玉正篦头呢,紫鹃要服侍她,坐在一旁等了等,耳房那边,晴雯已经预备好了,进来喊贾琮,一张妖妖调调的脸上,一双娇媚的大眼睛里含着笑,“侯爷,汤都备妥当了!”

    贾琮正从镜子里看着黛玉,听闻,起身朝耳房走去。

    晴雯关了门,忍着心头的雀跃,帮贾琮宽了衣,褪尽衣服后,站在后面,心惊胆战地看着贾琮进了浴桶。

    她没有被撵出去,心里松了一口气,也似乎明白了什么,上前来正要为贾琮洗背,贾琮看了一眼她手上如利刃一般的指甲,足有二三寸长,凤仙汁儿染得红彤彤的,如才采了人血一般,不由得皱眉道,“不用你服侍,一边候着!”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