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贾琮:不打无准备之仗-《红楼之庶子无双》


    第(2/3)页

    “柳卿有何见解?”

    “皇上,臣以为若欲对努尔哈赤行围剿之策,可将这东虏王子作为诱饵,令努尔哈赤来救,行一招请君入瓮,如此,方不令我等布网落空!”

    “善!”泰启帝也就听出了柳芳言外之意,下旨道,“将东虏王子押解至刑部大牢关押,不得对其用重刑,不得令其有性命之忧,若殒命,朕拿尔等是问!”

    事已至此,贾琮便也懒得说话了。

    柳芳所行的围剿之策,虽说有可能与前世历史上的萨尔浒之战一样,但好歹有了阿济格这个诱饵,说不得,最终的结局不一样呢?

    但,无论如何贾琮都不能掉以轻心,最起码在这样一场大战中,他不能令师傅夏进丢了性命。

    贾琮忧心忡忡,散朝后,正要退去,谁知,宋洪追了上来,道,“宁国侯,皇上有请,临敬殿议事!”

    贾琮点了点头,跟随宋洪而去,路上寻无人之处时,贾琮将一个荷包塞给宋洪,“久得公公关照,无奈琮不曾回京,即便归京,也是暮至朝发,公公之恩情,琮一直记在心上。”

    宋洪并不推辞,很快收进了袖中,笑道,“侯爷在外征战,为国效命,还惦记咱家,咱家真是感动不已。咱家也一直盼着侯爷得胜归来,侯爷不辱君命,咱家也为侯爷欣慰不已。”

    “多谢宋公公了!”贾琮拱手道,“皇上应是有意出海,本侯听闻宋公公乃是闵人,年少时曾随父兄出海,不幸遇难,父兄身亡,宋公公侥幸留得一命?”

    若在寻常时候,贾琮如此道尽宋洪的身世,他必然会生忌惮,但宋洪只听得了贾琮前一句“有意出海”之言,一向稳重的宋公公顿住了脚步,连皇命都忘了。

    “琮久不回京城,欲与公公一道饮,不知公公今晚可否得空?”贾琮问道。

    “咱家也正要邀请侯爷,今晚咱家在寒舍扫榻恭迎!”

    二人这才忙快步朝临敬殿走去,偏殿之中,五城兵马司和兵部尚书已“”经到了,正低声闲谈,看到贾琮来,又忙噤了声,等待宋公公往里禀报后,这些人才鱼贯而入。

    偏殿的一面墙上,挂着大顺的堪舆图,辽东在左上角上,此时,天子的目光正凝聚其上,众人不敢打搅,只默默行礼。

    “平身吧!”泰启帝转过身来,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贾琮的身上,微一停留,道。

    起身后,贾琮也朝堪舆图上扫了一眼,便又眼帘低垂,不做声响。

    “柳卿,你有何良策?先说来听听!”泰启帝道。

    “皇上,女真一族本是我大顺良民,可因受努尔哈赤的挑唆与压迫,随努尔哈赤造反,罔顾皇恩,是可忍孰不可忍!”

    柳芳义愤填膺地道,“臣以为,当务之急应当围剿努尔哈赤,以举国威,也让大顺普天下的人都看看造反的下场。”

    贾琮此时才明白,柳芳胜过自己师徒的缘由何在?

    眼下大顺因天灾人祸之故,百姓口中无粮,卖尽儿女而不得保命后,揭竿而起者已是比比皆是,柳芳此言,便道尽了流民造反的缘由,并非是泰启帝御国无能,而是努尔哈赤起了个坏头。

    只是,中原百姓,又有几个知道努尔哈赤是何人物?不说普通老百姓,便是天下读书人,非身处庙堂之上,听都没听说过努尔哈赤之大名。

    但这些道理,世人明白,泰启帝不明白,这一刻,贾琮也似乎能够感受到泰启帝那一颗脆弱的心,他一心想要证明自己比万庆帝圣明,一心想要成为中兴之君,但眼下这副局面,却令他格外无奈。

    泰启帝手捻胡须,微微点头,这便给了柳芳莫大的鼓励,他眼角余光朝贾琮斜睨一眼,忙看着舆图陈自己的战略方案。

    “臣以为,眼下努尔哈赤部兵力不足,若继续望其坐大,将来或成大患,因此,趁着火势不大,应当尽快灭火,而不是纵其壮大而置之不理!”

    “卿诚乃老成谋国之言!”泰启帝道。

    听闻此,北静郡王和南安郡王也都高兴不已,均是目含期待,看着柳芳,实没想到,在辽东一事上,柳芳竟然深谋远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