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贾琮则不以为然,他深知,只怕柳芳在此之前从未想过辽东局势,而是在阿济格前来与他勾结之后,生怕朝廷对阿济格用重刑而交代出一些事来,方“深谋远虑”至此。 但贾琮也知道,皇帝此时在兴头上,他是一句泼凉水的话都不能说,况辽东如此胶着也不是长远之计,好在如今江南那边的抄家银子已经运送至京城,皇帝手中有了钱,想要将辽东事办了,也在情理之中。 “臣闻辽东一直无进展,昼夜不眠,日思夜想,才想出一点拙见,还请皇上明鉴!” 开了头后,柳芳便开始道,“臣以为,围剿努尔哈赤,当在赫图阿拉!” 他说完,看向泰启帝,泰启帝面色沉凝,却是龙目之中闪烁精光,众所周知,努尔哈赤是在赫图阿拉建立“大金”,自立为汗,可以说赫图阿拉乃是后金之都城。 有句话不是说,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柳芳这一招马屁,真是令泰启帝舒坦极了。 而这,与前世大明历史上的萨尔浒之战,似乎越来越接近了。 “我大顺兵可分四路,分别从南、北、左、右此四个方向进军,皇上可下圣旨,命朝鲜军与我等进行支援,在此处进行合兵出击,如此,可将努尔哈赤及其部署灭在此处!” 仅仅只是一个围剿的方略,泰启帝眼下似乎看到了大顺军兵在赫图阿拉打出的战火,他浑身微颤,几乎不能自已,对柳芳道,“若卿能为朕立下此战功,朕又何吝爵位呢?” 柳芳此四路围剿之策也是在看到堪舆图时,才通过急智而想出来的,他此时听了皇帝的话,若能立下此战功,将来恢复祖上的荣光就在眼前,甚至还能更进一步。 柳芳不由得朝贾琮看了一眼,得意之色溢于言表,道,“皇上,宁国侯少年英才,已是为朝廷立下了不少功劳,乃是英勇有谋之辈,不如请宁国侯参谋一番臣之方略?是否有不妥之处?” 贾琮知柳芳的意思,若是果真对努尔哈赤发起攻势,眼下若自己认可他的方略,功劳是没有的,但若是一旦失败,他少不得要被柳芳拉上咬一口。 但要想一举消灭努尔哈赤,则围剿之策也是在所难免,大明当年虽败于此战,国运殆尽,也是诸多细节没有筹备好。 一场胜仗,必结天时、地利、人和之功,缺一不可,是以,若筹谋得当,未尝不是一出好计。 贾琮实事求是地道,“臣以为,大计无错,然若欲行此计,当慎而又慎!其一为选将;其二为天时,辽东苦寒,围剿之时机当对我大顺有利,是以,冬春二季当避开;其三为地利,朝中是否有人对辽东地势了如指掌? 四路围剿,每一路的地理不同,包围时行军速度不一,在此过程中须防备女真各个击破;最后是将官,诚然,我大顺军将无不英勇善战,但既是围剿,当是集结完毕后,合而攻破,则主将如何知四路军之况?四路军将如何及时联络?若其中被击溃,敌之,而我不知,岂非敌在明我在暗,成了待剿之师?” 贾琮如此一说,皇帝心头的热血也被浇得透凉透凉,理想总是比现实更加残酷,而贾琮所列这数条,除了天时可以避免之外,其余几条,于眼下的大顺似乎回天无力。 “皇上,臣以为,古往有知己知彼方百战百胜之论,眼下,我大顺对女真知之甚少且不提,若一场大战中,若主将不知下,下不知主将所在,我一路不知旁一路存灭与所在,这一仗还未打,败局已定!” 泰启帝此时心头虽不高兴,却不得不承认贾琮言之有理。 柳芳听得心头气急,冷笑道,“宁国侯果然少年有为,不知可有教我等之言?” 贾琮道,“柳爵爷提出要尽快剿灭东虏,围剿是唯一一策,否则将沦为与努尔哈赤打游击战,我军更加不占天时地利人和,所费甚巨,所获甚微。 眼下若想促成此事,提前便须做好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 “好一句不打无准备之仗!”泰启帝听得兴头起,道,“贾卿接着说!” 贾琮说话被打断有些无语,道,“臣以为,皇上可派人先往辽东进行详尽侦查,一是努尔哈赤举国之兵力,二是地利,详尽的山河图,三是天时,辽东之苦寒,我大顺军卒少有能适应,况将来路途遥远,粮饷供给此等均是要提前筹谋;四是提前部署,将来一旦战起,彼国之中有我内应,信息传递等事也更便利。” 贾琮所言便是战中信息,泰启帝听得这话,心头不知不觉有了一个念头。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