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大唐种田指南》


    第(2/3)页

    ……

    两界山的天很好。

    这种好是很罕见的,或许是受地域影响,这儿一年有两百天都看不见阳光。

    不一定是飘着淅淅沥沥的雨,只是两界山的云层十分厚重,它们是湛蓝天上的一块膜,隔绝了刺人的阳光。

    高长松偶尔会想,分管这一片的织女或许是孙大圣的仰慕者,她总是比别人多织几朵云,仿佛这样就能在孙悟空身上盖一层轻纱,让他不用直面酷烈的光。

    今天的天很清,云很淡,连太阳光都像是春风,柔柔的,洒在人身上,像是母亲的手温柔抚过脸庞。

    暖阳笼罩着孙悟空,将金棕色的毛照得金光灿灿,毛茸茸的双手交叠在一起,垫在颌下,小巧的猴子脑袋歪着,双眼紧闭,嘴巴微微张开。

    他惬意的样子,让高长松默默抚上胸口,实在是太可爱了!

    真想立刻拍下来!

    可惜宁静的酣睡没持续多久,大圣十分警惕,一点儿风吹草动就能唤醒他,高长松向前走一步,他半只眼睛就睁开了。

    另一只眼被毛压着。

    大圣眼神多好啊,看见高长松,那张宁静的、沾染着睡意的脸立刻鲜活起来,他伸伸胳膊,精神百倍地招呼高长松,嗓音因亢奋而显出尖锐之色。

    “十二郎,你怎得来了?”

    十几年过去,他们已成了很好的朋友,孙悟空将自己的朋友、兄弟罩在麾下,仗义非常。

    高长松提起高椟,晃了晃说:“带了些宫廷里的果子,还带了好酒。”

    孙悟空的眼睛更亮了。

    “好好好,咱们哥俩好好把酒言欢。”

    *

    高十二郎是一名君子。

    同高长松相处的人都这么说。

    他的脾气好,行事又端方,倘若与他起了冲突,也不会暴怒,而是条分缕析,诉说利弊。

    对处不来人也有底线,道不同不相与谋。

    与他相处,总有如沐春风之感。

    孙悟空却不知这些评价,他对高长松的态度,既像是对一名朋友,又像是对花果山上的猴子猴孙,总是想多护着他一些,多教教他。

    他与猴子猴孙特别像,看向自己的眼神既仰慕,又托付了全部的信任。

    就连关切都是全方位的。

    高长松展开茵席,将边角掖进孙悟空身下,孙悟空说:“你忙这些做什么,俺老孙趴这么久,都快跟土地长在一块了。”

    “这不成,地上总有些尘土,大圣的毛这么漂亮,怎能蒙尘呢?”

    孙悟空不想他忙,可他乐意,有帮大圣梳毛的机会,高长松乐在其中。

    各色吃食与葡萄酒在茵席上一字摆开,孙悟空好酒,端起浅口碗将酒水一饮而己。

    高长松看他吃,内心浮现诡异的满足感。

    金色的猴脑袋在阳光下直晃荡,在气流的吹拂下,猴毛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真想伸手顺一顺。

    高长松连忙甩头,把他的痴汉念头甩了出去,随后跟孙悟空通风报信:

    “唐王请高僧玄奘主持七七四十九日水陆法会。”

    孙悟空听这话,也没悟出些什么,他爱玉露团的滋味,一口一个。

    高长松还是忍不住剧透了,玄奘都来了,怎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缓慢道:“玄奘有西行之志,水陆法会上观音菩萨现身赐他锦襕袈裟……”

    此话一出,孙悟空酒也不喝了,点心也不吃了,扭头死死盯住高长松,眼神锐利得能把人戳一窟窿。

    “你的意思是!”

    高长松想到孙悟空过的苦日子,内心涌起一股巨大的酸涩,他热泪盈眶道:“大圣,西行在即啊!”

    五百年,终于熬出头了!

    喜悦如铺天盖地的巨浪,冲击孙悟空,要不是他还被压着,肯定要上天入地蹿一番,用金箍棒把天捅出个窟窿。

    可惜,佛祖还禁锢着他,情绪只能在胸怀中激荡,找不到发泄的出口。

    他的瞳孔真在震颤,猴爪子死死扣住高长松的手腕道:“当真?!”

    高长松给扣得龇牙咧嘴,心说:不愧是大圣,这爪子真有劲啊!

    “这还有假?若不是得了确切的消息,我也不会跟大圣您说。”高长松又说,“就是那和尚是人族,没有上天遁地之能,从长安走到两界山,起码要一月有余,大圣怕是要等些时日。”

    孙悟空一阵朗笑:“俺老孙都等了五百年,不过百日,又有什么等不得的?”

    他眼神却不那么说,一会儿看看天,一会儿看看地,恨不得下一秒就从山里跳出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勉强冷静,问高长松:“你可知那和尚性情如何?”

    他们可要一起进行八十一难呢,如果性格不合,难免发生矛盾,此外,孙悟空还有另一重担忧。

    他怕和尚的意志不够坚定,走一半就怕苦怕累不肯走了。

    这可不成,他老孙能不能逃出窘境,护猴子猴孙一世周全,全寄托在对方身上。

    这就触及高长松的知识盲区了。

    按照西游记剧情,唐僧跟孙悟空,肯定是很不合的。

    谁叫原著中的唐僧又胆小、又爱碎碎念,还总是错怪孙悟空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