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大唐种田指南》


    第(3/3)页

    他的意志吧,也不是特别坚定,比如说在女儿国时,差点就真动了凡心。

    但唐三葬是唐僧吗?

    未必如此。

    他的铁血作风与硬核头衔给高长松留下了深刻印象。

    高长松不敢传递错误情报,只跟孙悟空说:“看着是个好的,具体我也不晓得。”

    这模糊的形容,让孙大圣不大满意,他难得说:“十二郎你行走世间,若有门路就帮俺老孙打听打听,看未来的师父是怎样人。”

    高长松立刻应下:“得嘞!”

    ……

    从孙悟空那回来,高长松身上又多出一重差事。

    这也成为他近期最乐意忙的事儿。

    别说,哪怕是他,也对陈玄奘的经历好奇呢!

    在信息不流通的古代,最快的打听方式,就是找玄奘的熟人,高长松在犄角旮旯里扒拉许久,只找到一位半生不熟的。

    *

    青鸟的翅膀划过西番哈密国的天,若有所感似的,草原上的牛羊抬起头,似追逐那抹青绿色的身影。

    多年间,“青鸟邮件,使命必达”已成为一句口号,响彻三大洲。

    只需付出一定灵石,远在东胜神洲的商贾,便能在十日内收到家乡的来信。

    此外,青鸟们还拓展了业务,与生产小报的书商、发型邸报的衙门达成良好合作,定时定点投送。

    当然,此举也影响了街上小童与泼皮无赖的生意,他们间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直到现在,弹弓打青鸟的行为都屡见不鲜。

    青鹭是高长松的专属信使,十几年前就为他提供服务,她的原型比鹰还要大,既不畏惧东海的风浪,也不担心拦路的妖魔。

    她飞入乌斯藏的天空,这是青鹭顶顶熟悉的国度,她知道,高十二郎的家乡就在乌斯藏一不起眼的村落。

    今天的信,不是带到高老庄的,她要去村落旁的城镇。以青鹭的眼光来看,古格实在不是个繁华的小镇,太多地方比他大、比他热闹了。

    高长松委托她去金沙江旁的寺庙,将信送到和尚手里。青鹭在金沙江旁盘桓数次,才找到小小一间庙。

    甭说与大相国寺比,大凡有点名声的寺庙,都比金沙寺气派,这里甚至没有山门。

    青鹭却不敢轻视,她能感觉到,小小的金沙寺蕴藏着丰富的能量,佛光几乎凝成实体,金灿灿的刺伤她的眼。

    她当即化作俏丽的少女,蹬蹬蹬爬上台阶。

    院门口永远有小沙弥扫地,听见动静,刚抬头就见女郎明晃晃撞入眼眶。

    他倒吸一口冷气,眼睛都被撞疼了,心中不停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青鹭才不管他,乘胜追击道:“小师傅,你认得净尘法师吗?我给他送信来了。”

    “净尘师父是我们这的住持。”小沙弥憋出这句话来,“女施主稍等,我进去通报一声。”

    “哎。”青鹭高兴极了,“就是说高长松高十二郎送信来了。”

    小沙弥的表情立刻就变了,高长松这一姓名让他肃然起敬,惊喜与严肃两种情绪在眼中交替。

    乌斯藏人的衣食住行总有一块跟高长松搭边,他的产业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外,他又在唐混得风生水起,给乌斯藏人争光。

    小沙弥立刻判定,高十二郎出面,一定有大事,于是他丢下扫帚,急匆匆转身,只留给青鹭一个背影。

    他略带喘息的话语融化在风中:“女施主且等等,我立马通报主持师父!”

    都来不及找人将青鹭迎进去。

    *

    净尘比小沙弥淡定多了。

    当他踱步至青鹭面前时,阅遍天下美色的青鸟眼前一亮。

    年轻时,净尘的形象完美切合妙僧无花,十几年过去了,岁月并为在他脸上留下多少痕迹,只将他打磨得更成熟、更有味道。

    青鹭差点就两眼冒红星了,好在她牢记自身职责,先将信件递给净尘。

    净尘也觉这信来得蹊跷。

    他了解高长松,若真发生不得了的大事,对方肯定归宁,亲自找他。

    展开信,一目十行地看完,净尘胸口提着的那股气蓦地松了下来。

    他甚至有闲心琢磨,为何高长松要送这样一封信,他又为什么要了解陈玄奘了。

    这些光靠想是想不出来的,净尘只是玩味了一会儿,对青鹭说:“还请施主在这小住两日,待我将信写完交关于你。”

    青鹭连连摆手:“不打紧,不打紧,你写上一旬都没关系。”

    那样,她不仅有空休息,还有时间旅游。

    净尘与她商量好后,就带着那封信,回到自己的斋舍。

    诚然,他跟陈玄奘有交集,但那交集并不是很多,绝大多数的高僧,都有类似的交集。

    “陈玄奘是个怎样的人?”这题超纲了!

    可什么都不写,又不成。

    净尘推开斋舍的门,盘腿坐在蒲团上,他用一根细绳扎紧宽大的袖口,磨墨挥笔。

    他给高长松回了一封信,题目是“我眼中的陈玄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