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根基的破坏-《全娱乐游戏帝国》


    第(2/3)页

    当时的堀井雄二和中村光一两人受到艾尼克斯的指派,前往洛杉矶参加了苹果公司举办的电脑商品展,就在这次的会展中,首次接触到了《创世纪》和《巫术》等被后世视为启蒙的元祖级RPG名作,堀井雄二对于这种能够通过程序阐述世界观的游戏类型随之而来的是极度的痴迷。

    福岛康博对整个艾尼克斯的最大作用,或许就是挖掘到了堀井雄二,在那次100万日元的比赛之中,对堀井名为勇者斗恶龙的企划案非常有信心,思考了很久之后,才决心倾力打造一款FC平台的原创大作。而剧本,其实都还是堀井雄二自己编写的。

    任天堂的FC,虽然大作不断,但在那个时候,其实并没有一款RPG游戏,堀井雄二构思了很久,才计划在FC上进行尝试。

    当时堀井雄二一开始把想做RPG的想法告诉了小池一夫,小池一夫认为日国的RPG游戏之所以没有真正的流行开来,不是因为时机的问题,也不是因为平台的问题,更不是卡带的容量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之前创造游戏的人,太过于自我,想太多,如同制作电影一般,都想构建一个极其复杂的世界观,导致了无人问津的局面。

    当时的《屠龙战士》仅有10KB不到的容量,而厂商却制作发售了近两百页的世界观设定集,光是看这些背景设置,就已经把游戏的时间耗费了无数,这是很典型的失败之作。

    玩家没有事先知道的情况下,就面对几百页的故事叙述,对于一开始就是想玩游戏的人来说,当然是不能接受的。

    在小池一夫的指导下,堀井雄二才使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表现丰富的内容,所以勇者斗恶龙的剧情,其实都是很简单的,就是这个原因。

    可以说,整个勇者斗恶龙的成功,其实花费了最大力量的,并不是福岛康博,反而是堀井雄二。

    堀井雄二偶然机会从鸟岛和彦那里听说了著名漫画家鸟山明名作《七龙珠》的动画版,马上就要春季初的时候,正式播映。

    当时的鸟山明社会知名度可谓是享誉日国,堀井雄二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于是便通过鸟岛和彦在《周刊少年JUMP》的关系,成功的与鸟山明达成了合作意向,由鸟山明负责为勇者斗恶龙绘制封面插画和担当人物设定。

    当然,鸟山明的不菲身价,也让福岛康博在签支票时一阵的不舍。

    索性看到投入这么多,最后福岛康博才动员起来,把富士电视台音乐总指挥椙山浩一拉来为游戏配乐,然后把编程教给了中村光一的CHUNSOFT工作室旗下的六人团队。

    不得不说,《勇者斗恶龙1》的成功,完全是依靠了堀井雄二在动漫界的身后人脉,等到真正发行前,福岛康博这位社长,才在全盛期,号称每期销量700万册的《周刊少年JUMP》连续刊登广告用来宣传造势。

    当然,这一决定的结果还是不错的,这次的广告,造成了对热爱动漫的青少年群体有了很大的好奇心。

    这才造成了第一代的勇者斗恶龙销量非常高,最终累计销量约150万套。

    第二代的成果一样也是斐然,最终销量高240万套,当时就已经造成了旷课请假旷工德国社会现象,而正是这一现象级的轰动,才让一个家员工人数不到50名的小会社,成功的加入了任天堂的第二方行列,在合同还没有到三年的时候,任天堂主动修改合同,赋予艾尼克斯和当时的任天堂六虎同等的最惠待遇,也就是把卡带的委托制造费,由原本的每盒1500到2000日元规定,直接下调到800日元一盒。

    艾尼克斯,就是因为这样才成功的站立在第二方阵营!

    想了想,李方诚把勇者斗恶龙3的名字划掉了。

    经过一番折腾和酝酿,明天,更加完整的攻略,以及各种宝剑道具的获得方式的公布,甚至还有如何在半个小时快速通关的方法公布出去的话,那么,人气必然会再迎来一个新的高峰!

    但是,这样是有代价的!

    一波波的堆砌,把勇者斗恶龙不断的推向风口浪尖,短时间内,玩家当然能获得巨大的快感和愉悦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