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好茶!-《古代科举日常》


    第(1/3)页

    第154章  好茶!

    杜锦宁倒不客气,对杜方菲道:“大姐,你帮我烧火。”

    陈氏还以为她怕累着杜方菲,忙道:“让你大姐干,她今儿个没下地,不累。”

    “不是,我在书上看了个制茶的方子,想炒个茶。至于怎么做,你们不懂的,还是我自己来。”杜锦宁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大姐你帮我烧火就行。”

    杜方菲无奈,只得坐下来帮她烧火。

    绿茶有炒青、蒸青、烘青三种,古代一直都是用蒸青工序制作茶饼,直到明朝中后期,大方和尚在安徽休宁制作出松萝茶,炒青绿茶才得以出现。

    因炒青绿茶香高味醇,味道比蒸青绿茶好很多,到得后世,炒青绿茶统占江山,蒸青绿茶基本退出了舞台。

    像杜锦宁在袁修竹那里喝的顾渚紫笋,就因制作工艺被市场抛弃。后来得以重现,也是改革了制作工艺,采用炒青的方式进行杀青,才重新焕发了生机。

    由此可见,炒青绿茶在味道上远胜于蒸青。

    现在,杜锦宁所用的杀青方法就是炒青。

    陈氏在一旁看得胆颤心惊,忙不迭地问道:“这锅这么烫,你用手来炒,可不得烫伤了?”

    其实是比较烫的,但还没到烫得受不了甚至烫伤的地步。

    杜锦宁笑道:“您看,我的手根本没接触锅底,都是放在茶叶上的,所以不是很烫。”

    他可打听过了,杜锦宁虽原先只每日上午去他叔叔那里一转,可课业一点儿也不轻松。一天练的字和背的书,可够他们学十天了的。

    关乐和先看了看里面的东西,发现是灰绿灰绿条索状的东西,看样子像是茶叶。他心下一动,将罐子放到鼻子下嗅了嗅,一股好闻的清香扑鼻而来。

    第二天吃过早饭,杜锦宁便带着茶直接去了关府。

    锅底的水份在火焰的烘烤下蒸发不见,锅底的温度渐渐升高,杜锦宁用手在离锅底不远处感受了一下,觉得温度差不多快有两百摄氏度了,这才将茶青倒入锅中,开始翻炒,一面炒一面进行揉捻。

    董大成别看采了一竹篓的茶青,可炒起来,也就一锅的量。杜锦宁了一顿饭的功夫把茶炒好,就算将毛茶制好了。

    书院已放假,只留了两个斋夫和守门的老苍头在那里看守,其他人都纷纷回家过年,关乐和此时自然不在书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