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考试(二)-《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这段时间她背的可不仅仅是四书五经,便是连对它们的释义与注疏都一并背了。而且她的思维是成年人,后世又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各种影视、网络渠道,她所听过的、所看过的,便是像齐伯昆这样年纪大且经历丰富的老人都比不上。

    就这样,这张试卷在屋里众人手里传阅了一遍,无一不是取优。

    但她面前的题目,却跟县试时的比例大不一样,算学占了差不多有四成。严松涛吃相这么难看,难道就不怕大家对他有看法么?还有,他难道没听说她参与了关嘉泽与梁先宽上次的比试,算学很厉害?

    不过无论是墨义多还是算学多,这个试题怎么出,她能力摆这里,就都不怕。

    严松涛倒是看不出什么情绪,只吩咐道:“叫他们把第二张试卷拿过来吧。”

    所谓的取优,就是满分了。

    让那三人去现场出题,关乐和与杜锦宁都在这里,自然是防止师徒两人作弊。题目都是那三位先生当场一起出的,以防止漏题。

    同时,她又是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的,对于整个封建统治的利弊,以及历朝历代出现的学说,统治者如何利用这些学说来进行思想统治,因为记忆力超群的关系,只要她所涉猎到的,即便不是很精通,至少都有个大致的印象。

    有了这样的认识,再来学习释义与注疏,就更如吃饭喝水一样简单了。

    杜锦宁抬头看了严松涛一眼。

    屋里的众人为了不打扰她,都不出声交头接耳,只各自端坐于自己的座位上,慢慢品茶。无聊之下,目光自然都落到杜锦宁身上。

    也因此,她对于四书五经上的东西,比一般人都要理解得更加透彻和深刻。

    袁修竹看过之后道了一声:“取优。”将试卷递到了严松涛手上。

    这大宋国,虽说也学算学,但对算学明显不够重视。所以历来县试的题目中,算学会占一定的分值,但在这张卷子中所占的比例也只有两成,其余八成是墨义。

    趁着斋夫去催题的功夫,她早已磨好了墨,此时提笔沾了沾墨,便写了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