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考场见闻-《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为了赚钱,考场也是够拼的。他们特地寻了那种细细的竹子,先前卖文房四宝的时候就附赠那么小小一筒水。那水量也就够磨墨,你想省点钱不买水喝,喝这竹筒里的水,那是不能够的。

    她倒不是舍不得这十文钱。她一向奉行“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赚出来的”之圭臬,平时该钱就钱。她只是担心自己喝多了水要去上厕所。

    所以她打算把文章写完,再休息一会儿,把状态调整好,然后集中精力抄写。

    冬瓜经放,又不值钱,因此每年秋天管考场后勤的胥吏都要叫人囤积一大批冬瓜,就为了府试的时候卖给考生们。关乐和他们当年府试时吃冬瓜,现在她这个弟子府试还吃冬瓜。

    可生理需求不饶人。

    她正长身体,平时就饿得快。这会子一感觉到饿,竟然马上就觉得前胸贴后背了。

    “劳烦差爷给我送一份饭菜。”杜锦宁虽没起身,但仍拱了拱手。

    她无奈地把笔放下。

    这时代的银子是很值钱的,一两银子,如果在那种一般的馆子点菜,可以大鱼大肉的点上六七个菜了,荤素搭配能点上十来个。但在这里了一两银子,也就一道冬瓜……配了一点点瘦肉末,外加一碟子小青菜。

    六七千人考试,这时代又没有冲水厕所,那状况可想而知。有洁癖的齐慕远一再告诫她不要在头两场考试时如厕。第三场考试是连考两天的,那没法子,但也得尽量减少跑厕所的次数。

    第一题她早已写完了。不过她没有急着誊抄,而是趁着思维还算敏捷的时候,把第二题也写了一小段。本来她想一鼓作气写完的,等到下午的时候,就可以多些时间在誊抄上。毕竟她虽记忆力好,在学习上比别人都走得快,但书法这东西是需要时间的沉淀与积累的。尽管袁修竹夸她在书法上有灵性,但两年的时间还是太短了,她的字也就勉强在科考时不拉后腿,绝对没办法给自己加分。

    大锅煮出来的饭菜,自然没什么好味道。好在杜锦宁是吃过苦的,也不挑嘴,扒拉扒拉就把饭菜给吃了。

    她掏出一两银子放到桌面上:“劳烦给我来一荤一素的。”

    这里不是餐馆,不可能你点一个菜他就给你上一个。因此杜锦宁点了餐后足足过了半个时辰,在她感觉自己快要饿晕、完全没办法再提笔写文章时,饭菜终于送上来了。

    差役虽是吃公家饭的,老百姓们对他们挺敬畏,但读书人却没几个看得起他们。连小吏与官之间的地位都千差万别,更不用说差役了。书生们以后都是要当官的,差役在他们眼里跟下人也就差不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