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阳谋-《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要是别人倒也罢了,要是排第三、第四的是吴语谋,他便要对主考官的公正性持怀疑态度了。
    按例,府试的第一、第三场考试都是经义题,只深浅不一;第二场考试考的则是试帖诗和算学。因大宋对诗词颇为看重,算学式微,所以试帖诗的比重比较大,一般会有三题;算学题量不光少,只有两题,而且也不深。
    梁先宽点了点头:“是的。”
    算学这东西,世家子弟与平民子弟,大地方来的学子与小地方的学子,互相之间的水平相差很大。世家子弟和大地方的学子,因为家学渊源或是书院先生水平高,比另两种人水平要高出许多。
    “行了,废话少说,回去准备明天的考试吧。”她懒得理会这个逗比,转头对梁先宽道,“你还是去县馆住的吧?”
    这种事,他们还不好问,否则倒像是包藏祸心,想要早点拿到题目泄露给别人似的。
    第二日寅时,周东平就起床了,穿戴整齐后吃了点东西,便来到了府衙前面。
    “不错。”黄澄明满意地点了点头。三位廩膳生的脸上也扬起了笑容。
    七个学子来参加府试,第一场取中了五个,也算是不错了。另外两个在县试中排名本就靠后,府试不过倒是意料之中的事。最难得的是,第一、二名都是他们博阅书院的学子,这份成绩不管放在哪个书院,都已是出类拔萃的了。
    上一场考试的题目,可是周东平头天晚上就出好的,还拿出来与他们讨论了一番。按理说第二场考试不如第一场重要,就得防备考题泄露,也没必要这时候还没出试题吧?毕竟这题目可不是随意出的,总得对题目的类型,难度,考的哪个知识点进行分析。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周东平这话说的大义凛然,但李一同深深怀疑,他出这样大量的算学题,是想难一难那个叫杜锦宁的考生。
    他们这些案首的座号是从中间往两边排的。吴语谋曾说过他是第一大县的案首,座号自然是甲座子字号。
    ……
    第二场考试,将在明天举行。
    杜锦宁听了,在旁边插嘴道:“那两个座号你还记得么?说出来我听听。”
    小厮点了点头。
    “没什么不合适的。”周东平道,“前段时间户部的大人们提出在科考时加重算学的比重,认为这才是在现实中最为实用的;诗词虽是大道,却无实际用途。某深以为然。此次科考某便力行其道,以支持户部大人们的观点。”
    杜锦宁转头对方少华道:“吴语谋应该在你后面,他不是子字号就是丑字号,不在这两个座号之列。”
    “准备吧。”周东平见人到齐了,率先走了出去。
    博阅书院来参加府试的几个学子的座号,黄澄明特意写在了一张纸上让小厮拿着的,他刚才看榜的时候,就把几个座号都搜寻了一遍,此时也不等黄澄明再问,就一路报了出来:“李从扬第十五,罗单二十六,秦忠明六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