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去府学?-《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我怎么有种想揍人的冲动呢。”关嘉泽看她那样子,只觉得手痒痒。

    听到最后这句,大家都望向了杜锦宁。

    忠伯是上次跟着齐伯昆一起来的,齐伯昆走后他也没走,而是直接留在了此处。除他之外,还有好几个下人都留了下来。此时大家一坐下,下人们就迅速进来上了茶和点心,再悄没声息地退了出去,显示了良好的家风。

    一群人从家具作坊回来,就看到关家管家、梁家管家,齐家管家,以及杜家管家姚书棋正坐在偏厅里开会,听得他们回来,四人齐齐跑出来给大家行礼。

    南麓书院在众多私立书院中也算是个中翘楚,但跟有官府支持的府学一比,终究是差了一些。他们所收的生源也都是府学进不去而筛选出来的学子。就比如许成源,要是没有杜锦宁拿到的赵良的举荐信,他的去处就只有南麓书院了。因他院试的名次靠前,南麓书院也会收他。

    齐家管家忠伯作代表回道:“我们把书院的情况打听了一遍,现在想跟各位少爷禀报一下。”

    大家无语;“你们怎么凑一块儿了?”

    “去客厅说。”齐慕远道,率先进了厅堂。

    以前接触得少,现在他才发现,这群人在一起实在太好玩了。

    忠伯这才开口:“府学有教授一名,训导三名,先生十二名。先生中有有名的大儒和学者五名,有的擅文,有的擅诗词,都是大家;另有七名也是琴、棋、书、画等各个领域的翘楚,在府城里都是有一定声望的。他们平时会在府学里开课,依据报名的学子及其他课程的时间统一安排授课节数与时间。同时书院每隔半个月都会有一场讲座,或是自家书院的教授、先生举办,或是请外面的学者来作讲。学政大人也会每半年来做讲座一次。并且书院还会每隔一段时间跟其他书院的学子举办辩论活动。”

    说完这些,他又把南麓书院的情况介绍了一遍。

    宋代的高承曾在他《事物纪原》里说过:“宋朝神宗元丰中,兴太学三舍,以经术养天下之才,又於诸大郡府,始各置教授一人,掌教导诸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