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去府学?-《古代科举日常》


    第(3/3)页

    许成源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喘了一口气,继续道:“府学的学子一共六十七名,都是每届院试取得前十名,或是在诗文上有一定声望且学业优异,被先生们举荐进来的秀才,还有在某些方面有一定成就的童生。”说到这里,他补充了一句,“府学每位教授及先生每三年有一个举荐名额。学政大人有两个举荐名额。”

    这让大家对杜锦宁敬佩之余,更多的是骄傲。能得学政大人如此看中的,估计几年来都不会碰上一个。现在眼前就有一个,还坐在他们身边,是他们的兄弟,这让他们也与有荣焉。

    所以忠伯口里的教授,并不是现代的大学教授这种职称等级,而是学官名。所谓的学官就是管理教育生员的官员。各级官学的校长,在称呼上并不一样,府学的校长称教授,州学称学正,县学称教谕,在他们下面所设的训导,也属于学官。至于先生,则是由品行端正的有才之士担任,并不属于公职人员。所以流动性也很大。

    这一点忠伯也是知道的。他朝杜锦宁拱了拱手,又继续道:“府学的学子参加乡试录中率挺高,达到半数以上。且院风严谨,对学子的束缚极严格。一旦有学子触犯校规,便丝毫不讲情面,直接开除。学子之间是既竞争又友爱的关系,并无太多勾心斗角、吵架打架的事情。”

    除了这些优异生外,南麓书院多多少少还会收一些权贵子弟或关系户。当然,不能成绩太差,品行也不能不端。

    按现代的说法就是,府学是公立重点第一高中,南麓书院就是私立重点第二高中,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还有一点我要说明的,就是祁元道先生是府学比较有声望的先生,他的孙子祁思煜在院试中名列第四,必然是要进府学里念书的。”忠伯道。

    祁思煜给齐慕远和杜锦宁下帖子,被两人拒绝。他还多次在考场上挑衅杜锦宁,这些事他都听姚书棋说了。所以这件事他也得提个醒。要是杜锦宁介意他们祖孙俩的存在,没准就会选择南麓书院。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