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来找茬-《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关乐和连忙道;“冯学正?一篇文章还不够吗?为什么还要再写?”
可你说这文缺乏文采吧,那也不能。要知道,这篇文章光是引经据典都用了不下十几处。而“用典”,本就是写文章时增加文采、增强文章说服力的一大手法,且引用的那些句子,还都是辞藻华丽、文采斐然的,这使得这篇不过五百字的文章,一眼看过去十分的有文采。
他这一思忖不要紧,关乐和那边就急了。
“……”
所以,写作形式上没毛病。
这孩子不过才十四五岁的孩子,怎么这么鸡贼?还能想出这样的方法来增加文章文采?
不对,不可能啊。这孩子年纪不大,而且是小地方来的,就算有人提点,也不要能知道他今天要挑刺,所以故意这样写文章吧?
再者,这样的文章,严谨里带着斐然文采,真是这孩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写出来的吗?他想要夸赞这篇文章,赞美词语能半个时辰都说不完;可要挑这篇文章的刺,却是任他来回看了这文章好几遍,愣是一点刺都挑不出来。
“听好。”冯学正清了清嗓子,“《易经》有云:‘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你便以这话为题,写一篇文章。”
他温声道:“关大人下午衙门里可有事忙?要是你急着回去,不妨先走。放心,只要杜锦宁现在所写的文章跟他刚才的风格一致,他入太学的事就没问题了。”
冯学正不由得抬起眼来,好好地打量了杜锦宁一番。
看来冯学正对杜锦宁刚才的那篇文章很是满意啊。
关嘉泽转头跟关乐和对视一眼,在他的示意下回转身,走到座位上坐了下来。
对于杜锦宁干脆利索的表现,冯学正很是满意,心里倒对她生出了好感。
斋夫连忙跟了过去,拿出两张空白的试卷纸,放到杜锦宁面前。
可偏偏眼前这篇文章你真不好在这方面说出不足来。
冯学正抽出他刚才写的那篇文章,草草看了一遍,便点头道:“你不必再写,在一旁坐着就行。”说着,指了指关嘉泽最开始来时的座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