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谁是状元?-《古代科举日常》


    第(1/3)页

    第647章  谁是状元?

    吴公公立刻遵照办理。

    关嘉泽会试的时候进了前十,不过殿试的时候却没有进,而是排在了第十五位。其他人的名次倒是相差不大。赵晤一时兴起,又让吴公公将他们所写的试卷呈上来。

    那些人长年跟杜锦宁在一起,受她的思想影响比较深。写的文章或许没有杜锦宁和齐慕远那般好,却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赵晤将最后一名许成源的文章看完,放下试卷,嘴角泛起一抹满意的笑意。

    这些人中,方少华虽是官宦之后,但他的父亲却是寒门出身;梁先宽和关嘉泽都是小世家出身,许成源是真真正正的寒门子。齐慕远是齐伯昆的孙子,自己人。

    这些,都可以作为一批极为优秀的年轻官员,加以培养。假以时日,赵晤相信,这些人一定能代替朝堂上那些浑身充满迂腐气息的老头子,跟着他一起打造一个荣昌盛世。

    不过……

    赵晤的目光在杜锦宁和齐慕远的名字上停了停,一时拿不定主意。

    吴公公看到外面的太监做了个手势,再看看屋里的滴漏,上面禀道:“皇上,该用膳了。”

    冯季康也不问他们在哪里,直奔藏书楼,果然看到杜锦宁几人静静地坐在那里看书。

    杜锦宁摇摇头:“别乱猜。”他看向冯季康,拱手道,“学正大人,皇上莫不是因为我那话本,才召见于您?”

    关嘉泽惊喜道:“锦宁,莫非你是头名状元?”

    赵明月平时都是在宁寿宫用膳的,她一听这话就想张嘴,却被太后瞪了一眼,只好讪讪地闭上了嘴巴。

    皇上钦定殿试前十的名次,历来都不是根据成绩,常常会因为某些特殊原因而定。有时候是因为名字是否吉祥,有时候是因为颜值。比如北宋时期的王安石,送呈御览时本来排在第一名,结果由于试卷中“孺子其朋”这句话,让宋仁宗看了大不高兴,被直接降到第四名,而由于第二名、第三名属于在职官吏应考,按例不得为状元,所以第四名应届生杨寘幸运地成为了该科状元。

    待小太监飞快地跑出去,他这才站了起来,慢悠悠地往宁寿宫而去。

    他是太喜欢杜锦宁的文章了,才会纠结。其实给他点时间让他清醒,他亦会如太后所说的这般决定的。

    此时见冯季康出现在藏书楼,大家都很诧异,纷纷起身给他见礼。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