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谁是状元?-《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大家都吃了一惊,看向杜锦宁。
他吩咐旁边的一个小太监:“去宁寿宫说一声,我过去用膳。”
“多谢学正大人赞誉,替我在皇上面前美言。”杜锦宁深深作了个揖。
所以赵晤要根据自己的心意来决定状元、榜眼、探是谁,朝堂里不会有人提出异议。
“话本?什么话本?”冯季康莫名其妙。
现在他做了皇帝,自然想到宁寿宫吃饭就到这里来吃,也并不拿规矩来束缚自己和母亲。
“母后说的是。”赵晤的头脑也渐渐清醒过来。
他亲自将杜锦宁扶了起来,环视大家,激励道:“我们太学能出你们几位出色的才子,也是太学的荣幸。以后入了仕,还望你们别落下了学问。”
作为被世家所束缚的皇帝,他自然更喜欢用寒门子,这也是科举制度选仕的意义,要打破世家对政权的把持。可齐伯昆在赵晤夺嫡时立了大功,如果赵晤不把他的孙子提为状元,他怕这些跟随他夺天下的臣子对他寒心。
为担心这些学子看轻自己,他连忙解释道:“你入太学写的那篇文章就极为令我震憾,所以我平时十分关注你;平时夫子们布置作业让你写的文章,我都派人找来看过,知道你有真才实学,还极其勤奋。我在皇上面前也是实话实说。”
太后也知道赵晤国事繁忙,过来吃饭必是遇到难题了。
赵晤这才发现一个上午的时间已过去了。
赵晤便把杜锦宁和齐慕远的情况说了,道:“母后,你说,我应该更看重寒门子弟,还是依从龙之功,提拔拥护我的臣子的后人?”
太后是个智慧聪颖的女子,有时候赵晤遇到难事,或是处理公事烦了,不是往皇后所住的凤藻宫跑,或是去妃子的宫殿,而是喜欢去太后那里坐坐聊一聊,往往困扰他的难题就迎刃而解。
赵晤自七岁进皇子所时,就与母亲分开了,极难得的情况下才会跟母亲和妹妹一起吃顿饭。机会难得,便不会拘泥于规矩,母子三人会一边说话一边吃饭,气氛十分温馨。当时,赵晤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常与母亲一起吃饭。
她让太监给赵晤布了一筷子他喜欢吃的菜,便问道:“可是遇上了什么事?”
冯季康一回到太学就问门房:“杜锦宁几人回去了吗?”
冯季康摆摆手,笑着对杜锦宁道:“我刚从宫里出来,皇上召见我,向我询问关于你的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