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佃农-《古代科举日常》
第(3/3)页
庄子上的佃农虽没签卖身契,不过一直佃着原先那个地主的田地来种。这会子忽然换了个东家,而且这个东家还拿了一种他们没见过的稻种,叫他们现在就育苗,不听话的就不再佃田地给他们,他们都惶惶不安。
这个庄子配着二百亩田地,原是一个地主的。庄子上还有一处宅子。姚书棋把它都买了下来。
姚书棋连忙给汪福来指路。
他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拿不定主意。最后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庄头身上。
“不过……”她提高了声音,“如果佃我的田地耕种,就必须听我指挥,一切按我的要求来做。这个,也要写到契约里去。如果不按我的要求做,不光没有收成与补贴,当即赶出庄子去。”
他清了清嗓子,对杜锦宁道:“杜东家的为人,我们自然相信,更不用说还立了契约。如果粮食欠收,大家吃不上饭,我相信杜东家一定会按着契约上的约定补偿我们的。”
杜锦宁看到一张张愁绪不展的脸,转头问姚书棋:“双季稻和占城稻种的事,你都跟他们解释了吧?”
杜锦宁本就打算去庄子的,所以一早就带着姚书棋出来。刚才杜锦宁进衙门时,姚书棋还充当长随,跟着杜锦宁进衙门里逛了一圈。
杜锦宁就看了姚书棋一眼。
姚书棋立刻站了出来,笑道:“大家还不知道我们东家是什么人吧?东家是今年的新科状元,现被皇上派到润州来做同知,官阶六品。东家年纪虽轻,却一直钻研农事,去年提出再生稻,使得京城的稻田增产了五成还多……”他将杜锦宁在农业上的成就好好吹了一波。
待姚书棋说完,杜锦宁就道:“如果大家觉得我不靠谱,可以不佃我的田地。这件事不强求。”
宋时,朱熹在《奏救荒事宜状》中说:淳熙时浙东路绍兴府六县“每亩出米二石”。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