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亩产多少斤?-《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杜大人想得着实周到,老夫佩服。”吴尚书由衷地道。
这是杜锦宁在润州种双季稻,第一次早稻收割,意义重大。她禀报到京城后,赵晤便派了他殿前的太监小金子和工部官员过来察看。
称赞完杜锦宁,他就心有余悸。
一行人沿着田梗走了有一盏茶功夫,就看到庄子上的壮劳力们已经到达地头了。
打小呆在深宫里的金公公更是听得津津有味,不停地问着各种问题。
本来是想随便叫一个工部的主事或是郎中过来的,但吴证却觉得这是工部的大事,一旦杜锦宁的双季稻收成极好,证明润州这个地方能种植双季稻,明年在润州以南都种上双季稻,大宋的粮食产量就能实现番翻。
像这种细节,是极容易被忽视的,因为大家的注意力全都放在种植方法以及亩产多少斤上了。而一旦忽视了这个细节,导致农人中暑身亡,哪怕只有十来起这样的事件,也必会给双季稻蒙上阴影。一旦有人造谣说双季稻不吉利,会死人,想要大面积推广就难了。
杜锦宁指指天:“现在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到了中午,太阳火辣,气温极高,人在野外便受不了,极容易中暑。所以这个时节收割稻谷,需得早晚干活,中午歇息,合理地安排时间。”
胡员外也顾不得周里正了,从地上爬起来,看都不敢看吴尚书等人一眼,弯着腰揖着手一路后退,一不小心差点退到稻田里去。好在关键时刻他的随从拉住了他,才没有当着众人的面再出丑。
此时天才亮没多久,相当于现代的六点钟。而古人生活节奏慢,平时总要辰时,即八九点钟吃过早饭后才开始上工干活,所以金公公才有此一问。
“为何开工这么早呢?”金公公问道,“他们还没吃早饭吧?”
所以听到金公公这样问,他也用询问的目光看向杜锦宁。
这两人领了皇命到此,是特意来亲眼看看亩产多少斤的。
杜锦宁一直就没把这个跳梁小丑看在眼里,笑着作了个手势:“金公公请,吴大人请。”
这么多亩田地,他本来以为需得两三天才能收割完的,却不想因为杜锦宁抽调的壮丁给力,一早一晚各两个时辰就做完了。许多时间还浪费在了走路上。
吴尚书是精于农事的,他把上、中、下田各抽了两块,还把犄角旮旯的田地也抽了两块,将它们各自的亩产一一记录,这叫抽样,以便做统计之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