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亩产多少斤?-《古代科举日常》


    第(3/3)页

    所以他便自动请缨,亲自到润州来走一遭。

    “吴大人谬赞了。”杜锦宁朝吴尚书拱拱手,又继续向金公公解释道,“这种时间,因为要抢时间,是没办法让佃农们慢悠悠在家里做饭的。所以我已让家中女管家组织庄子上的妇孺天未亮就做了大饭团,用竹叶裹了,每人两个,他们从庄子上走过来的路上便吃了,也不耽误时间。等午时回去,也是统一吃大锅饭,不用自己做饭了。”

    一行人沿着田梗,朝前面走去。

    本来按庄子上的规矩,自然是各家干各家的活。而一家子里,总有老人、小孩儿、妇女掺杂在其中,这样一来,干活就慢了。金公公和吴尚书不可能一直呆在田地边晒着大太阳等着,更不可能一等许多天。

    这才恰好碰上了刚才那一幕。

    这么一想,他看向杜锦宁的目光就不一样了。心里暗暗打着算盘,到明年一定要让杜锦宁主导双季稻的推广,而不是让他再呆在润州这个小地方,埋头做他的什么“农事研究”。

    她倒是想给这些人做包子馒头吃呢,无奈这里是产米地区,交通又不便利。自产的米要比从北方运过来的面便宜许多。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照顾大家的口味上来看,都是做饭团更好。

    吴尚书身为工部尚书,自然是精通农事的。但因江南一直都是一年一季稻谷,平时收割都要到农历九月份了,那时候天气凉爽,又不用抢时间,庄户人家自然也没那么早到田地里干活。

    可谓是细节决定成败。

    “大丰收啊。”看着下属本子上的记录数据,吴尚书感慨万分,看向杜锦宁的目光越发复杂。

    一般宋代的水稻亩产都在两石左右,可杜锦宁种这早稻,就算是下等田都接近三石,上等田更是高达四石,一季就实现了亩产翻番。

    如果加上晚稻的产量,一亩田地那岂不是要比往年单季稻时翻上三番的粮食产量?

    三番啊,这是什么概念?这能让多少人吃饱饭了啊!

    吴尚书想想就觉得激动不已,热血沸腾。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