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杂交水稻的产量-《古代科举日常》


    第(2/3)页

    庄子上的这些汉子,比起前一次更加有劲儿。

    庄子上的人收割,他们还可以让下人端个小兀子坐在阴凉处,称重就不行了,需得到太阳底下晒着站着,亲眼看着称,以免出差错。

    一个个箩筐被放上称再放下挑走;另一边,收割、脱粒、装筐同时进行,一个个装满稻谷的箩筐被送来,大家都紧张忙碌,却井然有序,不到半个时辰,这一亩田地的稻谷就收割完毕称重好了。

    她便问道:“金公公、吴大人,咱们是不是可以开始了?”

    州衙户部的胥吏也在旁边等着了。一会儿他们要看称和记录稻谷的重量。

    杜锦宁点点头:“应该差不多。”

    杜锦宁笑道:“皇上的赏赐我也收到了,多谢金公公的美言。”

    空箩筐的重量称出来后,吴尚书用手帕抹了一把汗,道:“好了,算一算看亩产有多少。”

    称完重量的装满稻谷的箩筐,被人挑到晒谷场上去倾晒,再把空箩筐挑回来,一会儿还要称重,扣除空箩筐的重量。

    金公公与吴尚书去年来过,还亲自到这里来掰过玉米,倒也记得这块田。看到杜锦宁做的水利工程,把旱地改良成了水田,而且还获得了这样的高产,两人心里也是相当震撼。

    杜锦宁一声令下,特意抽出来的四个庄稼汉便把一个个箩筐都挂到称上,户部的胥吏在称杆上滑动秤砣,很快读出了重量,另两个胥吏就在纸上记录数据。

    “是,是。”宋庄头现在对杜锦宁的话无不依从。

    杜锦宁看差不多了,反正人手都是够的,那边割禾脱粒,这边称着,互相也不耽搁。

    想起以后的日子都能这么好,而且越来越好,他们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力气。

    杜锦宁听得脸红,直接打断他的话:“别啰嗦,去把称准备好,一会儿收割完这亩田地就称种。”

    毕竟领的是皇差,不能有半点差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