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杂交水稻的产量-《古代科举日常》


    第(3/3)页

    大家一听,震惊之余,都笑得合不拢嘴。

    其实称早就准备好了的,杜锦宁也就这么一说。不过宋庄头还是仔仔细细地把称检查了一遍,吴尚书和金公公也去过目了一遍,以保证一会儿称出来的重量都是真实的。

    为了节省时间,两杆称同时进行。金公公与吴尚书一人监督一杆称,看看户部的胥吏报数是否有误;关嘉天与陶华晖两人则监督记数的两个胥吏。

    两个胥吏顿时“噼噼啪啪”把算盘打得飞快,计算完毕后又重新算了一遍。确认无误后两者相加,最后报出一个数据:“六石三十九斤。”

    不一会儿,一亩田就收割了一小半,谷子都脱了粒,被宋庄头几人用箩筐都装到了一边,等着称重。

    当初袁隆平是慢慢摸索,从最初的杂交水稻研究到超级杂交水稻,有一个过程。而她把理论直接拿来用,直接奔超级杂交水稻去的。这产量也在她的预料之中。如果化肥农药能跟上,产量会更高。

    去年赵晤吃着玉米感觉味道好,又知道这东西容易种,今年已经叫人在御田里种了玉米,所以今年不需要金公公再在她这里带玉米回去了。

    “说起来,去年咱家带回去的玉米,皇上、太后娘娘和长公主殿下都特别喜欢。”金公公道。

    赵晤不光让人在御田里种,听到杜锦宁及齐伯昆说这东西的好处后,也下令让耕地少,土地贫瘠的地方种植玉米了。种子也不难获得,直接让这些省州县用粮食跟桂省换。

    也因为这个,赵晤给杜锦宁赏了些金银绸缎,并许诺在她的功劳簿上记上一功。

    “走吧,咱们去中田。”吴尚书道。

    有了土质最差的下田打底,他对中田和上田的产量更加好奇了。

    (本章完)


    第(3/3)页